• [  pū chì  ]
  • ㄆㄨ ㄔˋ
  • RHY FO
  • 拟声词

扑赤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象声词。多形容笑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象声词。多形容笑声。

沙汀 《困兽记》四:“由于他的十分到家的纠缠,她终于又气又笑的扑赤一声笑了。”

扑赤(pu chi)同音词

  • 1、扑抶[pū chì ]

    1.杖击﹐鞭打。

  • 2、扑吃[pū chī ]

    1.见"扑哧"。

  • 3、扑哧[pū chī ]

    拟声词:扑哧一笑|扑哧一声,车胎的气跑了。

  • 4、扑蚩[pū chī ]

    1.见"扑哧"。

  • 5、扑嗤[pū chī ]

    1.见"扑哧"。

  • 6、扑褫[pū chǐ ]

    1.犹宰割。

  • 7、铺迟[pū chí ]

    1.见"铺持"。

  • 8、铺持[pū chí ]

    1.亦作"铺尺"。亦作"铺迟"。 2.指可作衣服补钉或鞋底铺衬的布片﹑布块或碎布。

  • 9、铺尺[pū chǐ ]

    1.见"铺持"。

  • 10、噗哧[pū chī ]

    1.象声词。 2.犹唠叨。

扑赤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。 2.传说中的地名。 3.山名。在江苏六合东南。 4.山名。在四川新都南。 5.古水泽名。在陕西大荔西南,今湮。
  • 2、1.拔除,除去。
  • 3、1.红色与白色。 2.浅红色。
  • 4、1.亦作"赤坂"。 2.西域地名。以酷热着称。 3.地名。在陕西省洋县东龙亭山。
  • 5、1.见"赤阪"。
  • 6、1.即露板。不加缄封的奏章。
  • 7、1.赤色的棒。古代大官出行,前导仪仗中兵器之一。
  • 8、1.毛赤而有黑色斑纹的豹。
  • 9、1. 光背;光脊梁;裸露上体。
  • 10、1.古谓齄鼻,俗称酒渣鼻﹑酒糟鼻。症状为鼻准发红,久则呈紫黑色,甚者可延及鼻翼,皮肤变厚,鼻头增大,表面高低不平,状如赘疣。
  • 11、1.山名。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。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,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.江水三》:"江水左径百人山(今纱帽山)南,右径赤壁山北,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。"宋黄庭坚《次韵文潜》:"武昌赤壁吊周郎,寒溪西山?漫浪。"一说,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。 2.即赤鼻矶。
  • 12、1.以赤色涂染股部。相传为古代南方蛮夷族的一种习俗。
  • 13、1.山鸡的一种。
  • 14、1.即赭鞭。
  • 15、1."赤熛怒"的省称。南方之神,司夏。后亦以借指夏天,夏日。
  • 16、1.骏马名。即叱拨。
  • 17、1.古地名。唐时曾在西州(辖境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一带)置安西都护府。赤亭即在西州蒲昌(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)东北,唐政府于此设戍,名赤亭守捉,为赴安西必经之路。 2.古地名。在今浙江富春江边。
  • 18、1.指纯铜。也称红铜﹑紫铜。 2.古代传说谓昆吾之山所出的铜,其色如火,质极坚,以铸刀剑,锋利无比。
  • 19、1.汉代儒者创为三统说,谓周朝以子月(农历十一月)为岁首,以赤色为上色,称赤统。
  • 20、1.红土。 2.犹赤地。 3.见"赤土国"。
  • 21、1.亦作"赤菟"。骏马名。 2.泛指良马。 3.古代视为瑞征的红毛兔。
  • 22、1.见"赤兔"。
  • 23、1.红色弹丸。《汉书.尹赏传》:"长安中奸猾浸多,闾里少年群辈杀吏,受赇报仇,相与探丸为弹,得赤丸者斫武吏,得黑丸者斫文吏,白者主治丧。"后用为奸猾不法之典实。 2.借指盗贼。 3.汉代举行驱逐疫鬼仪式时所用。
  • 24、1.菟丝子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七.菟丝子》。

扑赤的相关查询

扑赤的意思解释、扑赤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