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chì bì  ]
  • ㄔˋ ㄅ一ˋ
  • FO ITQO

赤鷩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山鸡的一种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山鸡的一种。

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﹝ 小华之山 ﹞鸟多赤鷩,可以御火。”
郭璞 注:“赤鷩,山鸡之属,胸腹洞赤,冠金,背黄,头緑,尾中有赤,毛彩鲜明。”

赤鷩(chi bi)同音词

  • 1、持笔[chí bǐ ]

    1.执笔,执笔为文。

  • 2、蚩鄙[chī bǐ ]

    1.粗野拙劣。蚩﹐通"媸"。 2.嗤笑鄙视。蚩﹐通"嗤"。

  • 3、摛笔[chī bǐ ]

    1.谓执笔为文﹐铺陈翰藻。

  • 4、嗤鼻[chī bí ]

    1.见"嗤之以鼻"。

  • 5、嗤鄙[chī bǐ ]

    1.讥笑鄙视。

  • 6、赤鼻[chì bí ]

    1.古谓齄鼻,俗称酒渣鼻﹑酒糟鼻。症状为鼻准发红,久则呈紫黑色,甚者可延及鼻翼,皮肤变厚,鼻头增大,表面高低不平,状如赘疣。

  • 7、赤壁[chì bì ]

    1.山名。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。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,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.江水三》:"江水左径百人山(今纱帽山)南,右径赤壁山北,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。"宋黄庭坚《次韵文潜》:"武昌赤壁吊周郎,寒溪西山?漫浪。"一说,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。 2.即赤鼻矶。

  • 8、赤髀[chì bì ]

    1.以赤色涂染股部。相传为古代南方蛮夷族的一种习俗。

  • 9、螭陛[chī bì ]

    1.雕有螭形的宫殿台阶。

  • 10、驰币[chí bì ]

    1.进献玉马皮帛。

赤鷩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古礼服鷩冕与毳冕的并称。
  • 2、1.鷩衣。唐代二品官的礼服。因用为二品官的代称。
  • 3、1.古礼服。鷩衣而加冕,为周天子与诸侯的命服。北周宗周礼,复行鷩衣鷩冕。唐代为二品之服。宋代诸臣祭服有鷩冕。宋以后渐废。
  • 4、1.鷩雉。
  • 5、1.鷩雉。
  • 6、1.古代帝王享先公及飨射所用之服。亦为侯伯命服。以鷩等七章为画饰,故称。其制始于周,后世因之。北周皇后受献茧时亦服此衣,唐代为二品官服,宋以后废。
  • 7、1.鸟名。锦鸡﹐似山鸡而小,冠羽优美。
  • 8、敝国1.对自己国家的谦称。
  • 9、敝褐1.破旧的短衣。指寒素身份。
  • 10、敝化1.败坏风化。
  • 11、敝坏1.疲惫衰竭。 2.破旧衰败。
  • 12、鼻洟1.鼻涕。
  • 13、鼻涕鼻腔黏膜所分泌的液体。
  • 14、鼻嚏1.犹喷嚔。
  • 15、鼻汀1.鼻涕。
  • 16、鼻亭1.古地名。在今湖南道县北,接永州市界。相传舜封弟象于此。 2.指舜弟象。亦借指动物之象。
  • 17、鼻头〈方〉鼻子。
  • 18、鼻洼1.见"鼻洼子"。
  • 19、逼火1.逼近火苗。
  • 20、逼急1.犹急迫。
  • 21、逼疾1.迫于身体有病。
  • 22、逼夹1.逼紧地围拢。
  • 23、逼嫁1.强迫女子出嫁。
  • 24、逼奸1.犹强奸。

赤鷩的相关查询

赤鷩的意思解释、赤鷩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