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chì tínɡ  ]
  • ㄔˋ ㄊ一ㄥˊ
  • FO YPS

赤亭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古地名。唐时曾在西州(辖境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一带)置安西都护府。赤亭即在西州蒲昌(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)东北,唐政府于此设戍,名赤亭守捉,为赴安西必经之路。

⒉  古地名。在今浙江富春江边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地名。 唐 时曾在 西州 (辖境当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吐鲁番盆地 一带)置 安西都护府。赤亭 即在 西州 蒲昌 (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鄯善县 )东北, 唐 政府于此设戍,名 赤亭守捉,为赴 安西 必经之路。 唐 岑参 《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》诗:“寒驛远如点,边烽互相望。

赤亭 多飃风,鼓怒不可当。”
《新唐书·地理志四》:“﹝ 伊州 伊吾郡纳职 ﹞县西……三百九十里有 罗护守捉,又西南经 达匪草堆,百九十里至 赤亭守捉,与 伊 西 路合。”

⒉  古地名。在今 浙江 富春江 边。

《文选·谢灵运<富春渚>诗》:“定山 缅云雾, 赤亭 无淹薄。”
李善 注引《吴郡缘海四县记》:“钱唐 西南五十里有 定山 …… 赤亭,定山 东十餘里。”
南朝 宋 谢惠连 《赠别》诗:“昨发 赤亭 渚,今宿 浦阳 汭。”
明 汤显祖 《长卿初拟恣游浙东胜处》诗:“杳嶂鸣笳响相答, 赤亭 风颺寒潮起。”

赤亭(chi ting)同音词

  • 1、迟停[chí tínɡ ]

    1.停止;停留。

  • 2、池亭[chí tínɡ ]

    1.池边的亭子;水池和亭台。

赤亭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亭燧和军营。
  • 2、1.汉魏爵位名。
  • 3、1.旧时办丧事用的纸扎的亭楼﹑铭旌﹑人马等,于出殡时烧化。 2.指出殡时持亭彩的人。
  • 4、1.战国时,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,在边境上设亭,置亭长。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,置亭长,掌治安,捕盗贼,理民事,兼管停留旅客。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。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"都亭",设于城门的称"门亭",亦设亭长,职责同上。东汉后渐废。 2.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﹑主事之下设亭长,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。
  • 5、1.古代煮盐的地方。
  • 6、1.古代供旅客和传递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处所。
  • 7、1.妥当;合宜。
  • 8、1.《老子》:"长之育之,亭之毒之,养之覆之。"一本作"成之熟之"。高亨正诂:"'亭'当读为'成','毒'当读为'熟',皆音同通用。"后引申为养育,化育。
  • 9、1.亭燧。
  • 10、1.亭卒。
  • 11、水边的平地:晚风习习,漫步亭皋。
  • 12、1.见"亭皋"。
  • 13、1.亭台楼阁。
  • 14、1.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。
  • 15、1.爵位名。汉代食禄于乡﹑亭的列侯。《后汉书.百官志五》:"列侯……功大者食县,小者食乡﹑亭。"《楚汉春秋》载高祖封许负为鸣雌亭侯,汉末曹操封关羽为汉寿亭侯,皆其例。参阅清王应奎《柳南随笔》卷四。
  • 16、古用作探视fdd8望的岗亭:于亭候监视敌方动静。
  • 17、1.见"亭候"。
  • 18、1.古代盐户之一种。唐干元元年(公元758年)第五琦定盐法,将制盐民户编为特殊户籍,免其杂役,专制官盐。因煮盐地方称亭场,故名。宋代京东﹑河北﹑两浙﹑淮南﹑福建﹑广南海盐产区中,专指向政府领取本金产制正盐(额盐)归公的盐户。亦称"灶户",和制浮盐(额外馀盐)卖给商户的"锅户"有别。元明两代仍称亭户。清代文献间或使用,一般通称"灶户"。
  • 19、1.亭子的栏干,借指亭子;庭园。
  • 20、1.边境上的防御工事。亦指边防要地。
  • 21、1.亭影。
  • 22、1.水静止貌。
  • 23、1.谓挺拔秀丽的菊花。
  • 24、1.谓公正的判断。

赤亭的相关查询

赤亭的意思解释、赤亭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