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pū chí  ]
  • ㄆㄨˋ ㄔˊ
  • QSY RFF

铺持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铺尺”。亦作“铺迟”。

⒉  指可作衣服补钉或鞋底铺衬的布片、布块或碎布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铺尺”。亦作“铺迟”。指可作衣服补钉或鞋底铺衬的布片、布块或碎布。

元 关汉卿 《调风月》第二折:“剪了靴簷,染了鞋面做铺持。”
元 马致远 《任风子》第三折:“这手帕中做布捻,好做铺尺。”
元 无名氏 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折:“将一领破布衫攞做了铺迟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铺衬鞋底的布垫。

元·关汉卿《调风月·第二折》:「剪了靴簷,染了鞋面,做铺持。」

铺持(pu chi)同音词

  • 1、扑赤[pū chì ]

    1.象声词。多形容笑声。

  • 2、扑抶[pū chì ]

    1.杖击﹐鞭打。

  • 3、扑吃[pū chī ]

    1.见"扑哧"。

  • 4、扑哧[pū chī ]

    拟声词:扑哧一笑|扑哧一声,车胎的气跑了。

  • 5、扑蚩[pū chī ]

    1.见"扑哧"。

  • 6、扑嗤[pū chī ]

    1.见"扑哧"。

  • 7、扑褫[pū chǐ ]

    1.犹宰割。

  • 8、铺迟[pū chí ]

    1.见"铺持"。

  • 9、铺尺[pū chǐ ]

    1.见"铺持"。

  • 10、噗哧[pū chī ]

    1.象声词。 2.犹唠叨。

铺持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持物寄人。
  • 2、1.保持家业。 2.主持家务。
  • 3、1.坚守。
  • 4、1.古代使臣奉命出行,必执符节以为凭证。 2.官名。魏晋以后有使持节﹑持节﹑假节﹑假使节等,其权大小有别,皆为刺史总军戎者。唐初,诸州刺史加号持节,后有节度使,持节之称遂废。 3.保持节操。
  • 5、1.遵行戒律
  • 6、1.执笔,执笔为文。
  • 7、1.见"持辩"。
  • 8、1.亦作"持辨"。 2.辩论。
  • 9、1.执手告别。
  • 10、1.手握兵器。 2.带兵。
  • 11、1.佛教语。托钵。 2.引申为行脚。
  • 12、指持有证券,不买也不卖,待机行事。
  • 13、1.执持。 2.操守。
  • 14、1.提倡。
  • 15、1.犹掣肘,阻碍。
  • 16、1.犹豫。
  • 17、1.庄重貌。
  • 18、1.手持算筹。多指理财或经商。
  • 19、1.手持兵刃刺杀。 2.执持名帖。
  • 20、1.执法。
  • 21、1.守其本分。
  • 22、1.扶持。
  • 23、1.守孝,服丧。
  • 24、1.《汉书.王欣传》:"武帝末,军旅数发,郡国盗贼群起,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,以军兴从事,诛二千石以下。"后以"持斧"指执法或皇帝派出的御史等执法之官。

铺持的相关查询

铺持的意思解释、铺持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