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chì bǎn  ]
  • ㄔˋ ㄅㄢˇ
  • FO BRCY

赤阪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赤坂”。

⒉  西域地名。以酷热着称。

⒊  地名。在陕西省洋县东龙亭山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赤坂”。

⒉  西域 地名。以酷热著称。

《文选·鲍照<苦热行>》:“赤阪 横西阻,火山赫南威。”
李善 注:“《汉书·西域传》:‘ 杜钦 曰:又歷 大头痛、小头痛 山, 赤土、身热 之阪。令人身热无色,头痛呕吐。’”
唐 岑参 《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》诗:“阴火潜烧天地炉,何事偏烘西一隅。势入月窟侵太白,气连 赤坂 通单于。”

⒊  地名。在 陕西省 洋县 东 龙亭山。

《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:“魏 使 司马懿 由 西城,张郃 由 子午,曹真 由 斜谷,欲攻 汉中,丞相 亮 待之於 城固、赤阪,大雨道絶, 真 等皆还。”
清 顾祖禹 《读史方舆纪要·陕西五·汉中府》:“龙亭山,乃入 子午谷 之口,其山阪赭色,亦名 赤阪。”

赤阪(chi ban)同音词

  • 1、持板[chí bǎn ]

    1.谓古时官吏上朝时执持手板。 2.谓歌女执持檀板。

  • 2、赤坂[chì bǎn ]

    1.见"赤阪"。

  • 3、赤板[chì bǎn ]

    1.即露板。不加缄封的奏章。

  • 4、尺板[chǐ bǎn ]

    1.古代官吏上朝或见上官时记事用的手板。参见"尺板斗食"。

  • 5、尺半[chǐ bàn ]

    1.一尺之半,即半尺。 2.一尺半。

赤阪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崖岸。
  • 2、1.山路。
  • 3、1.古地名。相传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。其地所在﹐有三说﹕(1)在山西省阳曲县东北﹐相传旧名汉山。《左传.僖公二十五年》:"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。"参阅《嘉庆一统志.太原府》。(2)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。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﹕"教熊罴貔貅貙虎﹐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。"张守节正义引《括地志》﹕"阪泉﹐今名黄帝泉﹐在妫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。出五里至涿鹿东北﹐与涿水合。又有涿鹿故城﹐在妫州东南五十里﹐本黄帝所都也。《晋太康地里志》曰﹕'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﹐上有黄帝祠。'"(3)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南。宋沈括《梦溪笔谈.辩
  • 4、1.山坡上的田。
  • 5、1.坡面与坡底。
  • 6、1.斜坡与山泽。 2.险峻。
  • 7、1.古代阪地的官长。
  • 8、1.险阻。
  • 9、泉师1.黄帝征伐蚩尤的军队。借指正义之师。
  • 10、泉氏1.即蚩尤。相传蚩尤居阪泉﹐故称。
  • 11、走丸1.见"阪上走丸"。
  • 12、上走丸阪:斜坡;丸:弹丸。象在斜坡上滚弹丸。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。
  • 13、般倕1.巧匠鲁班(公输般)与舜臣倕的并称。后泛指巧匠。
  • 14、般担1.犹搬运。
  • 15、般当1.犹般比。
  • 16、般调1.搬弄,调唆。
  • 17、般尔1.古代巧匠鲁般和王尔的并称。后泛指技艺精湛的工匠。
  • 18、般费1.同"盘费"。 2.路费。
  • 19、般伏1.犹盘伏。屈身向下,一种行礼的动作。
  • 20、般庚1.即商代国君盘庚。
  • 21、般关1.古代良种梨名。
  • 22、般还1.退缩旋转貌。古人受拜时退缩转身以示谦让的一种动作。
  • 23、般桓1.同"盘桓"。 2.徘徊,逗留。
  • 24、般匠1.指古代的巧匠公输般。 2.泛指技艺高超的人。

赤阪的相关查询

赤阪的意思解释、赤阪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