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kē yí  ]
  • ㄎㄜ 一ˊ
  • TUFH WYR

科仪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犹科式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科式。

唐 薛逢 《社日游开元观》诗:“浪渍法堂餘像设,水存虚殿半科仪。”
宋 苏辙 《景灵宫奏告雅饰圣祖罢散道场朱表》:“既祇荐於科仪,期永安於像设。”
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事物六·祭江》:“﹝先君﹞悯溺 江 人,召黄冠立醮坛於 江 阳第一山,作祭 江 科仪。”
清 王韬 《原道》:“天主教中所有瞻礼、科仪、炼狱、懺悔以及禁嫁娶、茹荤,无以异乎緇流衲子。”

科仪(ke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客衣[kè yī ]

    1.指客行者的衣着。

  • 2、客意[kè yì ]

    1.离乡在外之人的心怀﹑意愿。

  • 3、刻意[kè yì ]

    用尽心思:~求工ㄧ~经营。

  • 4、科役[kē yì ]

    1.征发徭役。

  • 5、颏颐[kē yí ]

    1.下巴和腮帮子。

  • 6、窠役[kē yì ]

    1.各种名目的劳役。又称色役。

  • 7、苛役[kē yì ]

    1.繁重的劳役。

  • 8、克易[kè yì ]

    1.犹言善变。

  • 9、克意[kè yì ]

    1.刻意,专心。

  • 10、课椅[kè yǐ ]

    1.学生上课坐的椅子。

科仪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﹑计量﹑观测﹑检验﹑绘图等的器具或装置。
  • 2、1.桥名。故址在今四川省遂宁县。
  • 3、1.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﹑苏秦的并称。
  • 4、1.凤凰的别称。语本《书.益稷》:"凤凰来仪。"
  • 5、1.古国名。
  • 6、1.仪表;容貌。
  • 7、1.指用为仪仗的伞。
  • 8、1.战国时张仪与靳尚的并称。二人为屈原外交﹑政治主张的敌对者。
  • 9、1.宫廷乐章的美称。语本《书.益稷》:"箫韶九成,凤皇来仪。"孔传:"韶,舜乐名。"
  • 10、1.战国辩士张仪之舌。指能言善辩的舌头。语本《史记.张仪列传》:"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。尝从楚相饮,已而楚相亡璧,门下意张仪……共执张仪,掠笞数百,不服,醳之。其妻曰:'嘻!子毋读书游说,安得此辱乎?'张仪谓其妻曰:'视吾舌尚在否?'其妻笑曰:'舌在也。'仪曰:'足矣。'"
  • 11、1.指仪狄。
  • 12、指典礼秩序形式:签字仪式。
  • 13、1.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。
  • 14、1.仪式;礼节。
  • 15、1.礼仪规定的等级。
  • 16、1.泛称地方司法机构。
  • 17、1.古台名。旧址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。 2.泛称行礼仪的高台。
  • 18、指人的容貌举止风度等:仪态万方。
  • 19、1.鸿胪寺的别称。
  • 20、1.礼仪的程序法式。
  • 21、1.测候天体。 2.与天相比配。 3.宋代所用历法之一。
  • 22、1.见"仪同三司"。
  • 23、1.揣想忖度。
  • 24、1.仪容;外表。

科仪的相关查询

科仪的意思解释、科仪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