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í tài  ]
  • 一ˊ ㄊㄞˋ
  • WYR DYN
  • 名词

仪态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姿态;容貌;风度。

仪态万方。

bearing; deportment; ;

引证解释

⒈  仪容姿态。参见“仪态万方”。

清 珠泉居士 《雪鸿少记补遗》:“至於足翘细笋,腰折迴风,尤觉颠掉纤柔,具有万方仪态。”
丁玲 《梦珂》二:“梦珂 沉思了,似乎又看见父亲的那许多温情的仪态,三儿们的顽皮。”
草明 《乘风破浪》第一章:“李忠祥 向前一望,那是一个仪态潇洒、体格魁梧的中年男子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外貌姿态。

如:「仪态潇洒」。

仪态(yi tai)同音词

  • 1、以太[yǐ tài ]

    一种并不存在的假想的介质。最早被用来解释物体之间的超距作用。17世纪后用来解释为传播光和电磁波的介质。既具有一般固体的特点,如有较大的弹性系数;又无质量,完全透明,绝对静止,不受任何阻力地渗入一切物质之中。这些奇特的性质令人费解。直到20世纪初迈克耳逊莫雷实验证明以太并不存在后,才成为一个历史概念。

  • 2、逸态[yì tài ]

    1.清秀美丽的姿态。

  • 3、遗台[yí tái ]

    1.古代留下的土筑高坛。

  • 4、轶态[yì tài ]

    1.飘逸的情态。

  • 5、蚁台[yǐ tái ]

    1.犹蚁城。

  • 6、夷泰[yí tài ]

    1.平坦通畅。 2.平和闲静。

  • 7、仪台[yí tái ]

    1.古台名。旧址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。 2.泛称行礼仪的高台。

  • 8、簃台[yí tái ]

    1.古台名。即謻台,为周景王所建。周赧王因负债而逃居此台,故一名逃债台。

  • 9、意态[yì tài ]

    犹神态:意态从容|意态由来画不成,当时枉杀毛延寿。

  • 10、义台[yì tái ]

    1.古代行礼仪之台。

仪态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状态,状貌。
  • 2、1.奸诈之臣。态,通"慝"。
  • 3、1.姿态容貌。
  • 4、1.妆扮浓艳。
  • 5、1.谓踌躇满志的神色。
  • 6、1.状态和形势。
  • 7、1.巧伪欺诈。
  • 8、度测验对态度的方向和强度的测量。心理测验之一。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叙述句(态度语)或项目构成,根据被试者对态度语或项目作出的反应推测被试的态度。反应包括认知(同意或不同意)、情感(喜欢或不喜欢)和行为(支持或反对)三类。通用方法主要有自我评定法、自由反应法、行为观察法及生理反应法。
  • 9、漦龙1.吐涎沫之龙。谓恶龙。
  • 10、咍噱1.犹欢笑。
  • 11、咍口1.笑口。
  • 12、咍乐1.犹欢乐。
  • 13、咍台1.亦作"咍?"。 2.睡觉打鼾声。
  • 14、咍笑1.嗤笑,讥笑。
  • 15、咍吁1.叹词。表示因伤感而叹息。
  • 16、斄牛1.牦牛。
  • 17、泰上1.上古。
  • 18、泰社1.古代天子的宗社。
  • 19、泰甚1.太甚,过甚。
  • 20、泰始1.古代指天地初开﹑万物开始形成的时代。
  • 21、泰士1.上古官名。即上士。主狱讼。
  • 22、泰室1.山名。即嵩山。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。
  • 23、泰适1.安逸舒适。
  • 24、泰筮1.对卜筮的美称。用蓍草占卜叫筮。

仪态的相关查询

仪态的意思解释、仪态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