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tài shì  ]
  • ㄊㄞˋ ㄕˋ
  • DYN RVYE
  • 名词

态势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事物发展的形势及状态。

发展态势。
战略态势。

situation; state; how things stand with sb.;

引证解释

⒈  状态和形势。

茅盾 《锻炼》二五:“敌以优势兵力进犯,炮火猛烈,我阵地略有变动,嗣经我增援部队反攻,即恢复原来态势,敌伤亡惨重。”
魏巍 《东方》第五部第一章:“壁上挂着一盏陪伴 周仆 多年的旧马灯,还有一幅标着敌我态势的地图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状态和形势。

如:「若以目前的态势看来,反败为胜的可能性极大。」

态势(tai shi)同音词

  • 1、泰始[tài shǐ ]

    1.古代指天地初开﹑万物开始形成的时代。

  • 2、泰士[tài shì ]

    1.上古官名。即上士。主狱讼。

  • 3、泰室[tài shì ]

    1.山名。即嵩山。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。

  • 4、泰适[tài shì ]

    1.安逸舒适。

  • 5、泰筮[tài shì ]

    1.对卜筮的美称。用蓍草占卜叫筮。

  • 6、胎食[tāi shí ]

    1.古时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。

  • 7、台使[tái shǐ ]

    1.六朝时指朝廷使者。 2.唐时指未正名的监察御史。

  • 8、台室[tái shì ]

    1.指王公重臣之位。

  • 9、太师[tài shī ]

    1.古三公之最尊者。周置﹐为辅弼国君之官。秦废。汉复置。后代相沿﹐多为重臣加衔﹐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﹐并无实职。亦指太子太师﹐为辅导太子之官。参见"太傅"﹑"太保"。 2.古代乐官之长。 3.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。 4.复姓。周有太师疵。见《史记.周世家》。

  • 10、太史[tài shǐ ]

    1.官名。西周﹑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﹑编写史书﹑起草文书﹐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。秦汉曰太史令﹐汉属太常﹐掌天时星历。魏晋以后﹐修史之职归著作郎﹐太史专掌历法。隋改称太史监﹐唐改为太史局﹐宋有太史局﹑司天监﹑天文院等名称。元改称太史院。明清称钦天监;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﹐故俗称翰林为太史。参阅《通典.职官八》﹑《续通典.职官八》。 2.复姓。汉末有太史慈。见《三国志》本传。

态势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样子;姿势。
  • 2、1.有权势,居要职。亦指有权有势的人。 2.大势和关键。
  • 3、耀1.犹势望。
  • 4、1.犹权位。
  • 5、1.以势利相交的朋友。
  • 6、1.犹后盾。势,也写作"埶"。
  • 7、1.佛教语。大势至菩萨的省称,为"西方三圣"(弥陀﹑观音﹑势至)之一,阿弥陀佛的右胁侍。
  • 8、1.架势,姿势。 2.势力。 3.势头;情势。 4.犹架子。 5.围棋术语。指占据棋心与四面"星"位的棋子。 6.现仅指"星"位四子。
  • 9、有权势的家族:法禁屈挠于势族。
  • 10、副词。表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:如果各执己见,互不相让,双方的矛盾势必进一步激化。
  • 11、1.权势,地位。
  • 12、1.阴茎;男子和某些雄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器。
  • 13、1.有势力的豪强。
  • 14、1.方言。犹势头。
  • 15、1.亦作"势藉"。 2.权势地位。
  • 16、1.有权势的人家。
  • 17、1. 两等势线之间的压力之差。
  • 18、1.攀权附势之交。
  • 19、1.见"势籍"。
  • 20、1. 力场中势(位)能最小明显确定的区域。
  • 21、1.地位;位置。
  • 22、1.即局势。
  • 23、1.架势;情况。
  • 24、1.权力,处于高位而产生的威力。 2.泛指政治﹑经济﹑军事等方面的力量。 3.方言。犹派头,架子。 4.犹势利。

态势的相关查询

态势的意思解释、态势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