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í tiān  ]
  • 一ˊ ㄊ一ㄢ
  • WYR GD

仪天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测候天体。

⒉  与天相比配。

⒊  宋代所用历法之一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测候天体。

《文选·陆机<演连珠>》之四七:“是以仪天步晷,而修短可量;临渊揆水,则浅深难测。”
李周翰 注:“仪,法……夫天体虽远,可以法推者,疎而易知。”
《晋书·阮籍嵇康等传论》:“若夫仪天布宪,百官从轨,经礼之外,弃而不存。”

⒉  与天相比配。

《梁书·昭明太子传》:“﹝太子﹞仪天比峻,儷影腾光;奉祀延福,守器传芳。”

⒊  宋 代所用历法之一。

宋 袁褧 《枫窗小牍》卷二:“本朝历凡十变:在 建隆 则曰《应天》;在 太平兴国 则曰《乾元》;在 咸平 则曰《仪天》……在 绍兴 曰《统元》。”

仪天(yi tian)同音词

  • 1、谊殄[yì tiǎn ]

    1.理应殄灭。

  • 2、一天[yì tiān ]

    1.一昼夜。 2.指一个白天。 3.犹一时,泛指不太长的时间。 4.整天;成天。 5.某一天。 6.一块天空。 7.指满天。 8.一重天。 9.如天之大。形容很大,很多。

  • 3、移天[yí tiān ]

    1.犹出嫁。古代封建礼法以为女子在家尊父为天﹐出嫁则尊夫为天。 2.特指丈夫。

  • 4、夷殄[yí tiǎn ]

    1.诛灭。

  • 5、驿田[yì tián ]

    1.唐代供驿站费用所置的田地。

  • 6、遗田[yí tián ]

    1.死者留下的田产。

  • 7、意田[yì tián ]

    1.犹心田。谓产生意念的所在。

  • 8、倚天[yǐ tiān ]

    1.靠着天。形容极高。

  • 9、易恬[yì tián ]

    1.和悦恬淡。

  • 10、义田[yì tián ]

    1.汉袁康《越绝书.外传记越地传》:"富中大塘者,勾践治以为义田;为肥饶,谓之富中。"此当为义田之始。后即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。

仪天词语接龙

  • 1、通常指射向空中经电离层反射或散射而返回地面的无线电波。由于电离层经常变化,天波传播情况不很稳定,但传播距离可以很远。天波传播是目前短波无线电通信和广播所采用的主要传播方式。
  • 2、1.天之行步。指时运﹑国运等。 2.谓天体星象的运转。
  • 3、1.二十八宿在天空之部位。 2.谓设官列位如二十八宿。
  • 4、1.指群山环绕﹑形势险峻﹑易入难出之地。 2.指设置在京由朝廷直接掌管的牢狱。 3.星名﹐即贯索。
  • 5、1.相传为黄帝辅臣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"﹝黄帝﹞乃召天老而问之曰:'凤象何如?'"《后汉书.张衡传》:"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﹐与之乎高睨而大谈。"李贤注:"《帝王纪》曰:'黄帝以风后配上台﹐天老配中台﹐五圣配下台﹐谓之三公。'"后因以指宰相重臣。
  • 6、1.山名。在浙江省嵊县与新昌县之间。
  • 7、1.顺适天道之乐。
  • 8、1.帝王死后﹐臣下褒扬其事迹并确定谥号﹐以其至尊﹐故称天命以诔之﹐谓之"天诔"。语本《礼记.曾子问》:"唯天子称天以诔之。"
  • 9、1.古代兵家称草木茂密如罗网的地形。
  • 10、天然的道理:天理难容|上合天理,下顺民情。
  • 11、1.指天降的甘露。亦谓天酿之醴酒。宋苏轼《人参》诗:"玄泉倾海腴,白露洒天醴。"亦用为醴酒之美称。
  • 12、1.上天之力;上天所助。
  • 13、1.见"天历"。
  • 14、1.天子的官吏。 2.奉天命治民的人。
  • 15、1.天赋的善心;良心。
  • 16、1.汉宫殿名。在建章宫内。 2.星名。
  • 17、1.指太阳将要露出地平线﹐天空发出光亮的时候。 2.谓秉性贞信。
  • 18、指极大的数量:商厦在国庆期间创下销售~。
  • 19、1.上天照临下土。喻天子之治。
  • 20、1.天上的麒麟。
  • 21、1.天上的神灵。 2.指天灵盖。
  • 22、1.天上的龙。 2.佛教语。谓诸天与龙神。 3.房宿第三星之名。 4.山名。在山西省太原县境。产硫磺。山壁有北魏拓跋氏所造凹形佛像﹐是美术雕刻史上有价值的杰作。 5.蜈蚣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虫部.蜈蚣》。
  • 23、1.谓雨量过多。
  • 24、鹿1.传说中灵兽名。一名天禄。

仪天的相关查询

仪天的意思解释、仪天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