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kè yī  ]
  • ㄎㄜˋ 一
  • PT YE

客衣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指客行者的衣着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客行者的衣着。

唐 祖咏 《泊扬子津》诗:“江 火明沙岸,云帆碍浦桥。夜衣今日薄,寒气近来饶。”
唐 高适 《使青夷军入居庸》诗:“匹马行将久,征途去转难。不知边地别,只讶客衣单。”
宋 晁补之 《村居即事》诗:“十载京尘化客衣,故园榆柳识春归。”
金 元好问 《望苏门》诗:“诸父当年此往还,客衣尘土泪斑斑。”
清 叶廷琯 《鸥陂渔话·李兰青诗》:“苍茫云水外,帆挟浪花飞。落日在江树,微寒生客衣。”

客衣(ke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客意[kè yì ]

    1.离乡在外之人的心怀﹑意愿。

  • 2、刻意[kè yì ]

    用尽心思:~求工ㄧ~经营。

  • 3、科仪[kē yí ]

    1.犹科式。

  • 4、科役[kē yì ]

    1.征发徭役。

  • 5、颏颐[kē yí ]

    1.下巴和腮帮子。

  • 6、窠役[kē yì ]

    1.各种名目的劳役。又称色役。

  • 7、苛役[kē yì ]

    1.繁重的劳役。

  • 8、克易[kè yì ]

    1.犹言善变。

  • 9、克意[kè yì ]

    1.刻意,专心。

  • 10、课椅[kè yǐ ]

    1.学生上课坐的椅子。

客衣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夏衣冬裘。 2.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。
  • 2、1.衣服的袖口。亦泛指衣袖。
  • 3、1.下裳。泛指衣和裙。
  • 4、1.指衣裳前幅的下边。
  • 5、1.衣衫。
  • 6、1.单衣。亦泛指衣服。
  • 7、1.古时衣指上衣,裳指下裙。后亦泛指衣服。 2.《易.系辞下》:"黄帝﹑尧﹑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"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。 3.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。 4.借指中国。
  • 8、1.衣服和食物。泛指基本生活资料。 2.借指俸禄。 3.指生计。 4.犹行当;职业。
  • 9、1.衣服首饰。
  • 10、1.朝服与佩绶。
  • 11、1.盛衣服的竹器。
  • 12、1.衣带。
  • 13、1.盛衣的包裹,多为行旅时所用。 2.指衣袋。
  • 14、1.即胞衣。
  • 15、1.衣服和被褥。 2.单指衣服。 3.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。
  • 16、1.亦作"衣廪"。 2.指朝廷或官府所赐给的衣服粮食。亦泛指生活供给。
  • 17、1.指师传的学问﹑技能等。盋,同"钵"。
  • 18、佛教僧尼的袈裟和食器。僧尼受具足戒和到寺院暂住,必以衣钵齐备为条件,这两样也代表僧尼的一切所有。中国禅宗师徒之间的道法授受,常付衣钵为信,称为衣钵相传。后泛指思想、学术、技能上的继承。
  • 19、1.缝补衣被。
  • 20、1.相传老莱子行年七十,父母犹在,常身穿"五色彩褊襕衣,弄鶵鸟于亲侧"。事见《初学记》卷十七引《孝子传》。后遂用作典故,称孝养父母为"衣彩"。
  • 21、1.衣服两旁开衩的地方。
  • 22、1.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一种前面开门后面用帷幕遮蔽的车子。可卧息,亦兼载衣服。《释名.释车》:"衣车,前户。所以载衣服之车也。"王先谦疏证补引孙诒让曰:"衣车前户者,对辎车后户也。《说文.车部》云:'辎,軿车,前衣车后也。'汉时辎车﹑軿车﹑衣车三者制度盖略相类,故《苍颉篇》云:'軿,衣车也。'明其形大同,惟以前后衣蔽及开户,微有区别。盖軿车四面有衣蔽,故此下文云:'軿车,軿,屏也。四面屏蔽,妇人所乘牛车也。'衣车则后有衣蔽而前开户,可以启闭。辎车则前有衣蔽,后开户。故刘云:'衣车,前户。'而许君又以'軿车,
  • 23、1. 存放或收藏衣服的橱柜或壁橱。
  • 24、1.束衣的带子。 2.衣与带。亦代称衣着,装束。 3.见"衣带水"。

客衣的相关查询

客衣的意思解释、客衣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