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fǎ yí  ]
  • ㄈㄚˇ 一ˊ
  • IFC WYR

法仪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法仪”。

⒉  法度礼仪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灋仪”。法度礼仪。

《周礼·夏官·小臣》:“小臣,掌王之小命,詔相王之小灋仪。”
郑玄 注:“小法仪,趋行拱揖之容。”
《墨子·法仪》:“天下从事者,不可以无法仪。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,无有。”
唐 元稹 《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》:“是夜而六宫承式,厥明而百吏受遗,草定法仪,兹实赖汝。”
郭沫若 《文艺论集·读梁任公<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>》:“何以说到国家的起源上来,他偏要取消他万法归宗的上帝而创出什么‘民约论’来,自行破坏自己的规矩法仪,自行作恶呢?”

法仪(fa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法衣[fǎ yī ]

    和尚、道士等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穿的衣服。

  • 2、法医[fǎ yī ]

    法院中专门负责用法医学来协助审理案件的医生。

  • 3、法义[fǎ yì ]

    1.法度义理。

  • 4、法议[fǎ yì ]

    1.根据法律议罪。

  • 5、法益[fǎ yì ]

    1.谓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。

  • 6、法意[fǎ yì ]

    1.法令的意旨。 2.佛法的旨意。

  • 7、发颐[fā yí ]

    1.病名。发于面部的一种肿痛。

  • 8、发义[fā yì ]

    1.阐发义理。

  • 9、发议[fā yì ]

    1.产生议论。 2.提出建议。 3.交付讨论。

  • 10、发意[fā yì ]

    1.产生某种意念。 2.表现心意。 3.犹提议。

法仪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﹑计量﹑观测﹑检验﹑绘图等的器具或装置。
  • 2、1.桥名。故址在今四川省遂宁县。
  • 3、1.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﹑苏秦的并称。
  • 4、1.凤凰的别称。语本《书.益稷》:"凤凰来仪。"
  • 5、1.古国名。
  • 6、1.仪表;容貌。
  • 7、1.指用为仪仗的伞。
  • 8、1.战国时张仪与靳尚的并称。二人为屈原外交﹑政治主张的敌对者。
  • 9、1.宫廷乐章的美称。语本《书.益稷》:"箫韶九成,凤皇来仪。"孔传:"韶,舜乐名。"
  • 10、1.战国辩士张仪之舌。指能言善辩的舌头。语本《史记.张仪列传》:"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。尝从楚相饮,已而楚相亡璧,门下意张仪……共执张仪,掠笞数百,不服,醳之。其妻曰:'嘻!子毋读书游说,安得此辱乎?'张仪谓其妻曰:'视吾舌尚在否?'其妻笑曰:'舌在也。'仪曰:'足矣。'"
  • 11、1.指仪狄。
  • 12、指典礼秩序形式:签字仪式。
  • 13、1.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。
  • 14、1.仪式;礼节。
  • 15、1.礼仪规定的等级。
  • 16、1.泛称地方司法机构。
  • 17、1.古台名。旧址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。 2.泛称行礼仪的高台。
  • 18、指人的容貌举止风度等:仪态万方。
  • 19、1.鸿胪寺的别称。
  • 20、1.礼仪的程序法式。
  • 21、1.测候天体。 2.与天相比配。 3.宋代所用历法之一。
  • 22、1.见"仪同三司"。
  • 23、1.揣想忖度。
  • 24、1.仪容;外表。

法仪的相关查询

法仪的意思解释、法仪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