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hī yǔ  ]
  • ㄕ ㄩˇ
  • YTB GN

施与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给予恩惠、财物等。

慈悲不是出于勉强,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;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,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。——《威尼斯商人》

grant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施予”。给予,以财物周济人。

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夫有施与贫困,则无功者得赏;不忍诛罚,则暴乱者不止。”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故人行事施予,以利之为心,则 越 人易和;以害之为心,则父子离怨。”
《后汉书·张奋传》:“常分损租奉,赡卹宗亲,虽至倾匱,而施与不怠。”
宋 欧阳修 《泷冈阡表》:“汝父为吏,廉而好施与,喜宾客,其俸禄虽薄,常不使有餘。”
清 昭槤 《啸亭续录·转庵和尚》:“家甚豪富,喜施予,乡人感其惠。”
郁达夫 《过去》:“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,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,要她来打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以财物施舍、赒济他人。

《三国志·卷五四·吴书·鲁肃传》:「家富于财,性好施与。」
清·蒋士铨〈鸣机夜课图记〉:「任侠好客,乐施与。」

施与(shi yu)同音词

  • 1、施予[shī yǔ ]

    1.见"施与"。

  • 2、施御[shī yù ]

    1.犹驾驭。

  • 3、驶雨[shǐ yǔ ]

    1.急雨。

  • 4、世语[shì yǔ ]

    1.世俗的言论。 2.俗语。

  • 5、世域[shì yù ]

    1.犹世间。

  • 6、世誉[shì yù ]

    1.当世的声誉。

  • 7、食鱼[shí yú ]

    1.比喻幕宾受到重视﹑优待。语出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:"齐人有冯谖者,贫乏不能自存,使人属孟尝君,愿寄食门下……居有顷;倚柱弹其剑,歌曰:'长铗归来乎!食无鱼。'左右以告,孟尝君曰:'食之,比门下之客。'"。

  • 8、食舆[shí yú ]

    1.竹舆床,竹轿。

  • 9、食玉[shí yù ]

    1.饰玉的食器。一说为服食玉屑。

  • 10、食欲[shí yù ]

    1.人进食的要求。

施与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推荐有才能的人。与﹐通"举"。
  • 2、1.预先期待。
  • 3、连词。同“不如”、“毋宁”等配合,表示选择,一般用在舍弃的一面:与其急来抱佛脚,不如平时多作准备|与其说困难多,毋宁说主观努力不够|与其多而滥,宁愿少而精。
  • 4、1.合乎民意取得人心。
  • 5、1.追逐时机。
  • 6、1.犹言下毒手。
  • 7、1.谓凡合乎天道者﹐则得天助。
  • 8、1.与之相同。 2.犹同。谓与人一齐。
  • 9、1.共事者。
  • 10、1.谓参与其事并且得知内情。
  • 11、参与其事并知内情:与闻其事|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。
  • 12、1.繁盛貌。 2.威仪合度貌。 3.犹豫不决貌。
  • 13、1.犹与闻。 2.预先知晓。
  • 14、1.依附;依托。
  • 15、1.犹赞助。
  • 16、1.参与其间。
  • 17、1.谓凡合乎地道者﹐则得地利。
  • 18、1.《论语.先进》:"夫子喟然叹曰:'吾与点(曾点)也!'"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。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。
  • 19、1.赐予和剥夺;奖励和惩罚。 2.决定;裁决。 3.取舍。 4.得失。 5.褒贬。
  • 20、1.即玙璠。鲁宝玉名。
  • 21、1.准假。
  • 22、1.盟国;友邦。
  • 23、①和他人会面:相如闻,不肯与会。 ②(yù-)参加会议:与会者五千余人。
  • 24、又称“与电路”。执行“与”运算的基本门电路。有几个输入端,只有一个输出端。当所有的输入同时为“1”电平时,输出才为“1”电平,否则输出为“0”电平。

施与的相关查询

施与的意思解释、施与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