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ǔ wén  ]
  • ㄩˋ ㄨㄣˊ
  • GN UBD ( y ù - )

与闻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参与并知道内情。

have a participant's knowledge of;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参与其事并且得知内情。 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齐侯 以 许 让公。公曰:‘君谓 许 不共,故从君讨之。

许 既伏罪矣,虽君有命,寡人弗敢与闻。’”
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与闻国政而无益於民者斥,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。”
宋 欧阳修 《<归田录>序》:“幸蒙人主之知,备位朝廷,与闻国论者,盖八年於兹矣。”
鲁迅 《华盖集·我观北大》:“据一位教授的名论,则‘教一两点钟的讲师’是不配与闻校事的,而我正是教一点钟的讲师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参与、干预。也作「预闻」、「豫闻」。

《史记·卷四七·孔子世家》:「与闻国政三月,粥羔豚者弗饰贾。」

与闻(yu wen)同音词

  • 1、与闻[yǔ wén ]

    1.谓参与其事并且得知内情。

  • 2、余文[yú wén ]

    1.遗留下来的文章﹑文字。

  • 3、预闻[yù wén ]

    1.谓参与其事并得知内情。

  • 4、宇文[yǔ wén ]

    复姓。

  • 5、狱文[yù wén ]

    1.判决狱讼的文书。

  • 6、驭文[yù wén ]

    1.支配文辞,驾驭文章。

  • 7、鬻文[yù wén ]

    1.卖文,为人撰文而接受报酬。

  • 8、饫闻[yù wén ]

    1.犹饱闻。谓所闻已多。

  • 9、鱼文[yú wén ]

    1.鱼形花纹。 2.指箭袋。 3.鱼鳞。

  • 10、鱼纹[yú wén ]

    1.鱼尾纹。

与闻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谓听到合乎义理的事。
  • 2、1.听到美名。
  • 3、1.趁早;赶早。
  • 4、1.中医学名词。望﹑闻﹑问﹑切四诊之一。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。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言语﹑呼吸﹑咳嗽﹑呻吟等声音变化,后者凭嗅觉辨别病人的口气﹑体气和排泄物的气味。
  • 5、1.接受命令或教导。
  • 6、有名望的人:少正卯,鲁之闻人也|社会闻人。
  • 7、1.谓闻知善言善行。语本《孟子.尽心上》"舜之居深山之中﹐与木石居﹐与鹿豕游﹐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;及其闻一善言﹐见一善行﹐若决江河﹐沛然莫之能御也。"
  • 8、1.听说;知道。 2.见闻;知识。 3.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。语本《孟子.尽心下》:"由文王至于孔子﹐五百有余岁﹐若太公望﹑散宜生,则见而知之;若孔子﹐则闻而知之。"
  • 9、1.犹奏闻。
  • 10、1.有声名的妇女。
  • 11、1.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。语本《后汉书.西南夷传.莋都》:"闻风向化﹐所见奇异。"
  • 12、1.佛教语。谓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。
  • 13、1.听到鸡叫。指黎明。 2.见"闻鸡起舞"。
  • 14、1.显达﹑有名望的家族。
  • 15、1.听到和看见。 2.所闻所见;知识。 3.嗅到。
  • 16、1.亦作"闻徤"。 2.谓趁强健之时。
  • 17、1.见"闻健"。
  • 18、1.领教;受教。
  • 19、诗人。江苏丹徒人。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、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。著有长诗《复仇的火焰》,诗集《天山牧歌》、《河西走廊行》等。
  • 20、1.《三国志.蜀志.先主传》:"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:'今天下英雄,惟使君与操耳。本初之徒,不足数也。'先主方食,失匕箸。"裴松之注引《华阳国志》:"于时正当雷震,备因谓操曰:'圣人云"迅雷风烈必变",良有以也。一震之威,乃可至于此也!'"后因以"闻雷"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。
  • 21、1.接受教诲。
  • 22、①听到名声:对于他,我还未见过,只是闻名而已。 ②有名:举世闻名。
  • 23、1.《论语.述而》:"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,曰:'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!'"《韶》,传为舜时的乐名,孔子推为尽善尽美。后以"闻韶"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。
  • 24、1.听到声音。 2.听到消息。

与闻的相关查询

与闻的意思解释、与闻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