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ǔ shǒu  ]
  • ㄩˇ ㄕㄡˇ
  • GN RT

与手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犹言下毒手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言下毒手。

《宋书·索虏传》:“泰之 等至,虏都不觉,驰入袭之,杀三千餘人,烧其輜重……诸亡口悉得东走,大呼云:‘官军痛与手。’虏众一时奔散。”
《南史·张彪传》:“彪 左右 韩武 入视, 彪 已苏,细声谓曰:‘我尚活,可与手。’於是 武 遂诛 稜。”
《资治通鉴·唐高祖武德元年》:“化及 扬言曰:‘何用持此物出,亟还与手。’”
胡三省 注:“与手, 魏 齐 间人率有是言,言与之毒手而杀之也。”
清 顾炎武 《松江别诸友人》诗:“事危先与手,法定必行诛。”

与手(yu shou)同音词

  • 1、预收[yù shōu ]

    1. 事先收取。如:预收租金。

  • 2、预售[yù shòu ]

    1.提前数天预先售卖。 2.让消费者预先付款订货。

  • 3、宇守[yǔ shǒu ]

    1.国土;疆土。

  • 4、驭手[yù shǒu ]

    1.驾驭车骑的人。

  • 5、羽兽[yǔ shòu ]

    1.南方朱鸟。

  • 6、鬻手[yù shǒu ]

    1.谓出卖手艺以谋生。

  • 7、鱼兽[yú shòu ]

    1.指海豚一类的海中哺乳动物。

  • 8、娱兽[yú shòu ]

    1.如犬马等供人玩乐之兽。

  • 9、玉手[yù shǒu ]

    1.洁白如玉的手。 2.为对友人之手的敬称。

  • 10、玉首[yù shǒu ]

    1.谓玉制的剑首。

与手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手铐。
  • 2、1.手掌的中心部分。 2.比喻所控制的范围。
  • 3、1.亲手施行。 2.以手据地而行。
  • 4、1.办事的程序。
  • 5、1.生在手掌的癣。病原体是一种霉菌,症状是手心出现红斑,刺痒,脱皮,严重时发生糜烂。中医叫"鹅掌风"。
  • 6、1.亲笔来信问讯。
  • 7、1.比喻本领才识。 2.指伎俩。 3.犹眼界,眼光。
  • 8、1.喻心有所动,跃跃欲试。
  • 9、1.手工技能。亦指其他技艺。
  • 10、指用手或其他器具刺激性器官,借以达到性满足的行为。常见于青春期男女。一般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,不必因有手淫行为而自卑自责,以致神经衰弱。但应避免手淫过度,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、工作和其他正当文体活动中去。
  • 11、1.手的痕迹。 2.契券﹑供词及其他文书上所按的指纹。 3.佛教语。密宗修持以"三密相应"为主,"手印"谓配合所修的本尊而作出的各种手形。 4.手工印刷。
  • 12、聋哑人传递思想的方法。分手指语和手势语。手指语指用手指作出代表有声语言的字母,并按语言的顺序和规则连续打出的语言。手势语指以约定俗成的手势(或辅以表情)模拟形象,构成一定的意义的语言。
  • 13、上级对下级亲笔所写的指令:接奉手谕|连下手谕。
  • 14、先人手汗沾润。因借指先人的遗物:父亲去世,手泽所遗无几。
  • 15、<⒁>手包(多指女用的)。
  • 16、1.古时跪拜礼的一种。两手先到地,同时头低下去,到手为止。
  • 17、1.亦作"手版"。即笏。古时大臣朝见时,用以指画或记事的狭长板子。 2.亦作"手版"。手本的别名。 3.手掌。 4.即戒尺。打手心的板子。旧时塾师体罚学生的工具。
  • 18、1.见"手板"。
  • 19、1.亦作"手牓"。 2.手写的用来张贴的文告。
  • 20、1.见"手榜"。
  • 21、(~儿)手提的较小的包儿,多用皮革制成。
  • 22、1.手掌的反面。
  • 23、1.诉状。 2.公文。 3.明清时见上司﹑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。写信时则附于信中,对方谦逊常封还。
  • 24、①亲笔的字画等:这本诗稿是家父的手笔。 ②指写作或作品:手笔敏捷|大手笔。

与手的相关查询

与手的意思解释、与手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