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ɡuǐ dào  ]
  • ㄍㄨㄟˇ ㄉㄠˋ
  • RQC UT

鬼道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鬼神邪说。

⒉  古代郊祀与祭坛相连接的通道。

⒊  佛教六道之一,饿鬼道的简称。

⒋  方言。机灵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鬼道邪说。

《逸周书·史记》:“昔者 玄都 贤鬼道,废人事天,谋臣不用,龟策是从,神巫用国,哲士在外, 玄都 以亡。”
《三国志·魏志·张鲁传》:“鲁 遂据 汉中,以鬼道教民,自号‘师君’。”
《新唐书·康承训传》:“勛 好鬼道,有言 汉高祖庙 夜閲兵,人马流汗, 勛 日往请命。”
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徐中丞》:“公深愧以鬼道设教,而满庭胥吏皆有见闻,不能掩也。”
鲁迅 《书信集·致许寿裳》:“人事不修,群趋鬼道,所谓国将亡听命于神者哉!”

⒉  古代郊祀与祭坛相连接的通道。

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古者天子以春秋祭 太一 东南郊,用太牢,七日,为坛开八通之鬼道。”
司马贞 索隐:“司马彪 《续汉书·祭祀志》云:‘坛有九陛,通道以为门。’又《三辅黄图》云:‘上帝坛八觚,神道八通,广三十步。’”

⒊  佛教六道之一,饿鬼道的简称。

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三十回:“﹝ 计氏 ﹞於 景泰 三年六月初八日失记的时自经身故。诚恐沉沦夜海,未出人天;久絶明期,尚羈鬼道。”

⒋  方言。机灵。

老舍 《小坡的生日》十:“遮眼的更鬼道,忽然一回身,把后面的小猴,一下捏在地上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邪门法术。

《三国志·卷八·魏书·张鲁传》:「鲁遂据汉中,以鬼道教民,自号『师君』。」

⒉  鬼神所走的路。

《史记·卷二八·封禅书》:「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,用太牢,七日,为坛开八通之鬼道。」

⒊  佛教六道之一。指夜叉、罗刹、饿鬼等。

鬼道(gui dao)同音词

  • 1、鬼岛[ɡuǐ dǎo ]

    1.旧指英人侵占下的香港。

  • 2、鬼捣[ɡuǐ dǎo ]

    1.谓暗中干见不得人的勾当。

  • 3、诡道[ɡuǐ dào ]

    1.诡诈之术。 2.间道﹔捷径。

  • 4、轨蹈[ɡuǐ dǎo ]

    1.谓效法实行。

  • 5、轨道[ɡuǐ dào ]

    ①用条形的钢材铺成的供火车、电车等行驶的路线。 ②天体在宇宙间运行的路线。也叫轨迹。 ③物体运动的路线,多指有一定规则的,如原子内电子的运动和人造卫星的运行都有一定的轨道。 ④行动应遵循的规则、程序或范围:生产已经走上~。

  • 6、归到[ɡuī dào ]

    1.回到;返回。

  • 7、归道[ɡuī dào ]

    1.谓辞谢师职。 2.返回的路,退路。

  • 8、跪倒[ɡuì dǎo ]

    1.拜伏在地。

  • 9、跪祷[ɡuì dǎo ]

    1. 救世军的一种特殊礼拜;大部时间是跪着祈祷。

鬼道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道士修道所居之室。
  • 2、1.语出《韩非子.喻老》:"子夏见曾子。曾子曰:'何肥也?'对曰:'战胜故肥也。'曾子曰:'何谓也?'子夏曰:'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,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,两者战于胸中,未知胜负,故臞。今先王之义胜,故肥。'"后以"道肥"谓道义制胜,心安理得。
  • 3、1.路费;盘缠。
  • 4、1.道德风操。 2.谓超凡脱俗的风貌。 3.谓诸凡道家之教义及其生活实践等。
  • 5、1.谓赐道士以封号。
  • 6、1.道教与佛教的合称。
  • 7、1.佛教的事业。 2.僧道的服装。亦指家居穿的道袍。
  • 8、1.野草塞路而难于通行。
  • 9、1.清时道一级地方政府,或该级政府的行政长官。
  • 10、1.古代行政区域道的副长官。
  • 11、1.道德之纲要。 2.佛教语。修"八正道"的纲要。
  • 12、1.英语dog的音译。谓狗。
  • 13、1.治道的根本。 2.修道的根底。
  • 14、1.犹道观。
  • 15、1.道路旁边的水沟。
  • 16、1.女道士。
  • 17、1.称说古乐的道理。 2.称道古代;谈论过去。
  • 18、1.修道者的气质。
  • 19、1.叙说故旧之情。
  • 20、1.道教的庙。
  • 21、1.掌道教之官。 2.对僧道的敬称。
  • 22、1.道士戴的帽子。
  • 23、1.即道观。 2.指宫中藏书与着书之处。
  • 24、1.高尚的道德﹑正确的主张得到发扬和传颂。

鬼道的相关查询

鬼道的意思解释、鬼道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