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ǔ bì  ]
  • ㄅㄨˇ ㄅ一ˋ
  • PUH ITY

补敝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补弊”。

⒉  补救敝败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补弊”。补救敝败。

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《春秋》……存亡国,继絶世,补敝起废,王道之大者也。”
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至於 宣王,思昔先王之德,兴滞补弊,明 文 武 之功业, 周 道粲然復兴。”
三国 蜀 刘禅 《出军诏》:“奉顺符讖,建位易号,丕承天序,补弊兴衰,存復祖业。”

补敝(bu bi)同音词

  • 1、补裨[bǔ bì ]

    1.增益补阙。

  • 2、补弊[bǔ bì ]

    1.见"补敝"。

  • 3、不比[bù bǐ ]

    1.不偏私。 2.不协和。 3.不可相比;不同于。

  • 4、不必[bú bì ]

    1.没有一定;未必。 2.无须;没有必要。

  • 5、不避[bú bì ]

    1.不回避。 2.不让;不亚于。

  • 6、布笔[bù bǐ ]

    1.谓运笔作文。

  • 7、布币[bù bì ]

    1.陈列币帛。 2.古代仿照农具镈的形状铸造的一种金属货币。布,通"镈"。因镈形似铲,又叫"铲币"。按其形制与时代先后,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。空首布是较早的布币,还保留着铲的形状,上有装柄的空首,主要流通于春秋初期的周王朝及晋﹑卫﹑郑﹑宋等国。后来布首逐渐扁平,发展为平首布,其下部形状又有尖足﹑方足﹑圆足之分。平首布主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韩﹑赵﹑魏以及燕秦等国。新莽时曾一度仿制使用。

补敝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对自己国家的谦称。
  • 2、1.破旧的短衣。指寒素身份。
  • 3、1.败坏风化。
  • 4、1.疲惫衰竭。 2.破旧衰败。
  • 5、1.谦辞。称自己的国家。 2.犹言偏僻的地方。
  • 6、1.困顿,不得志。
  • 7、1.腐败的政治。
  • 8、1.亦作"敝箒"。 2.破旧的扫帚。喻无用之物。 3.指像对破扫帚一样﹐不予重视。
  • 9、1.见"敝帚"。
  • 10、1.疲惫的士卒。
  • 11、1.疲困貌。
  • 12、1.坏心肠。敝,通"憋"。
  • 13、1.行步困难貌。敝,通"蹩"。
  • 14、1.故纸。指古旧书。
  • 15、1.弊端,营私违法的漏洞。
  • 16、1.指侵损国家利益的人或事。
  • 17、1.破旧粗劣。
  • 18、1.谦称自己的妻子。
  • 19、1.败坏的风气。
  • 20、1.对自己军队的谦称。古代按田亩出车徒,故称兵卒﹑车辆为赋。
  • 21、1.陋规,不良的惯例。
  • 22、1.恶鬼。敝,通"憋"。
  • 23、1.破旧的战甲。亦以谦称自己的军队。
  • 24、1.破鞋垫。

补敝的相关查询

补敝的意思解释、补敝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