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ǔ bì  ]
  • ㄅㄨˇ ㄅ一ˋ
  • PUH PUR

补裨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增益补阙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增益补阙。

《东观汉记·胡广传》:“虽无謇直之风,屡有补裨之益。”

补裨(bu bi)同音词

  • 1、补敝[bǔ bì ]

    1.亦作"补弊"。 2.补救敝败。

  • 2、补弊[bǔ bì ]

    1.见"补敝"。

  • 3、不比[bù bǐ ]

    1.不偏私。 2.不协和。 3.不可相比;不同于。

  • 4、不必[bú bì ]

    1.没有一定;未必。 2.无须;没有必要。

  • 5、不避[bú bì ]

    1.不回避。 2.不让;不亚于。

  • 6、布笔[bù bǐ ]

    1.谓运笔作文。

  • 7、布币[bù bì ]

    1.陈列币帛。 2.古代仿照农具镈的形状铸造的一种金属货币。布,通"镈"。因镈形似铲,又叫"铲币"。按其形制与时代先后,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。空首布是较早的布币,还保留着铲的形状,上有装柄的空首,主要流通于春秋初期的周王朝及晋﹑卫﹑郑﹑宋等国。后来布首逐渐扁平,发展为平首布,其下部形状又有尖足﹑方足﹑圆足之分。平首布主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韩﹑赵﹑魏以及燕秦等国。新莽时曾一度仿制使用。

补裨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象声词。鸟鸣声。
  • 2、1.增加补益。
  • 3、1.小贩。 2.引申为贩卖。
  • 4、1.辅佐。
  • 5、1.辅佐。
  • 6、1.小海。
  • 7、1.副将。
  • 8、1.见"裨笠"。
  • 9、1.亦作"裨苙"。 2.鸟名。即鵧鷑。亦名鹎鵊。似鸠,身黑尾长而有冠。春分始见,凌晨先鸡而鸣,其声"加格加格",农家以为下田之候,俗称催明鸟。
  • 10、1.着裨衣,戴冕。古代诸侯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所穿冕服的通称。与衮冕或上一等冕服相对而言。
  • 11、1.指主力军以外的部分军队。
  • 12、1.汉时称匈奴的小王。
  • 13、1.天子六服中,大裘为上,其馀为裨衣。
  • 14、〈书〉①益处:学习先进经验,对于改进工作,大有~。 ②使受益:植树造林是~当代、造福子孙的大事。
  • 15、1.古指九州内外的海洋。
  • 16、1.辅助。
  • 17、1.增加。
  • 18、1.裨补匡正。
  • 19、1.佐属。
  • 20、1.增益;补益。
  • 21、敝国1.对自己国家的谦称。
  • 22、敝褐1.破旧的短衣。指寒素身份。
  • 23、敝化1.败坏风化。
  • 24、敝坏1.疲惫衰竭。 2.破旧衰败。

补裨的相关查询

补裨的意思解释、补裨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