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ú bì  ]
  • ㄅㄨˋ ㄅ一ˋ
  • I NK

不避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不回避,藐视困难和艰险。

不避艰险。

make light of;

⒉  不让,不亚于,不差于。

今海内为一,土地人民之众,不避汤禹。——汉·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
second to none;

引证解释

⒈  不回避。

《荀子·正论》:“援剑戟而逐之,不避死伤。”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”
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王涣》:“为太守 陈宠 功曹,当职割断,不避豪右。”

⒉  不让;不亚于。

汉 晁错 《论贵粟疏》:“今海内为一,土地人民之众,不避 汤 禹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不少于。

汉·鼌错〈论贵粟疏〉:「今海内为一,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、禹,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。」

⒉  不回护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一回》:「有犯禁者,不避豪贵,皆责之。」

⒊  不逃避。

《文选·枚乘·上书谏吴王》:「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,则事无遗策,功流万世。」
《文选·班固·幽通赋》:「物有欲而不居兮,亦有恶而不避。」

不避(bu bi)同音词

  • 1、补敝[bǔ bì ]

    1.亦作"补弊"。 2.补救敝败。

  • 2、补裨[bǔ bì ]

    1.增益补阙。

  • 3、补弊[bǔ bì ]

    1.见"补敝"。

  • 4、不比[bù bǐ ]

    1.不偏私。 2.不协和。 3.不可相比;不同于。

  • 5、不必[bú bì ]

    1.没有一定;未必。 2.无须;没有必要。

  • 6、布笔[bù bǐ ]

    1.谓运笔作文。

  • 7、布币[bù bì ]

    1.陈列币帛。 2.古代仿照农具镈的形状铸造的一种金属货币。布,通"镈"。因镈形似铲,又叫"铲币"。按其形制与时代先后,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。空首布是较早的布币,还保留着铲的形状,上有装柄的空首,主要流通于春秋初期的周王朝及晋﹑卫﹑郑﹑宋等国。后来布首逐渐扁平,发展为平首布,其下部形状又有尖足﹑方足﹑圆足之分。平首布主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韩﹑赵﹑魏以及燕秦等国。新莽时曾一度仿制使用。

不避词语接龙

  • 1、用阴茎套、子宫环等用具或药物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,使不受孕。
  • 2、1.谓避免灾祸。
  • 3、1.见"避灶"。
  • 4、1.犹避寇。
  • 5、1.谓离家出走,躲匿他处。
  • 6、1.犹躲债。
  • 7、1.谓逃避征召,隐居不仕。
  • 8、1.见"避株鸟"。
  • 9、1.逃避追逐。
  • 10、1.因回避而走开。 2.因避害而逃跑。
  • 11、1.避免获罪;惧怕获罪。 2.谓犯罪者逃避惩处。
  • 12、1.犹避席。
  • 13、脱离现实生活,避免和外界接触:~绝俗。
  • 14、1.谓避而不仕;不从征召。
  • 15、1.谓逃避职事。
  • 16、寿1.谓某人在寿辰时节避而外出,以躲避亲友的庆贺。
  • 17、①天气炎热的时候到凉爽的地方去住:~胜地ㄧ夏天到北戴河~。 ②避免中暑:天气太热,吃点~的药。
  • 18、1.犹避灾。
  • 19、1.逃税。
  • 20、1.避世隐居。 2.指出家。 3.舍弃旧俗。参见"避俗趋新"。
  • 21、1.古人认为太岁之神在地,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,兴建土木要避开太岁的方位,否则就要遭受祸害。 2.旧时迷信,谓新年所属地支与某人生肖冲克,过年时某人应离家避居,否则会遭灾祸。
  • 22、1.躲避退缩。
  • 23、1.指躲避藏身的地方。
  • 24、1.传说上古唐尧时有隐士许由﹑巢父,德行高尚。尧以天下让巢父,不受;又让许由,也不受,二人均逃去。事见晋皇甫谧《高士传.许由》﹑又《巢父》。后以"避唐"指许由﹑巢父逃避唐尧以天下相让之事。

不避的相关查询

不避的意思解释、不避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