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jiā jié  ]
  • ㄐ一ㄚ ㄐ一ㄝˊ
  • WFF AB
  • 名词

佳节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美好的节日。

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
happy festival time;

引证解释

⒈  美好的节日。

唐 王维 《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》诗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
宋 苏轼 《端午游真如》诗:“今年匹马来,佳节日夜数。”
《古今小说·葛令公生遣弄珠儿》:“时值清明佳节,家家士女踏青,处处游人玩景。”
清 吴伟业 《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永调于锡山有感赋赠》诗之二:“天遣名山供户牖,老逢佳节占风流。”
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九:“幸而我素来是不喜热闹的,每逢佳节,就想到幽静的地方去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美好的节日。

唐·王维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〉诗:「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一一九回》:「来日元宵佳节,于故宫大张灯火,请诸将饮宴。」

佳节(jia jie)同音词

  • 1、嫁接[jià jiē ]

    把要繁殖的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体上,使它们结合在一起,成为一个独立生长的植株。嫁接能保持植物原有的某些特性,是常用的改良品种的方法。

  • 2、家节[jiā jié ]

    1.家庭的礼法。

  • 3、家姐[jiā jiě ]

    1.对人称自己的姐姐为家姐。

  • 4、家戒[jiā jiè ]

    1.家训;家规。

  • 5、家诫[jiā jiè ]

    1.犹家训。

  • 6、假耤[jiǎ jiè ]

    1.见"假藉"。

  • 7、假紒[jiǎ jié ]

    1.见"假髻"。

  • 8、假节[jiǎ jié ]

    1.假以符节,持节。古代使臣出行,持节为符信,故称。 2.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,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﹑持节或假节的称号。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;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;假节得杀犯军令者。《后汉书.袁术传》:"李傕入长安﹐欲结术为援﹐乃授以左将军﹐假节﹐封阳翟侯。"《晋书.职官志》:"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;持节杀无官位人﹐若军事﹐得与使持节同;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。"《周书.泉企传》:"孝昌初﹐又加龙骧将军﹑假节﹑防洛州别将﹐寻除上洛郡守。"至隋唐时,持节﹑假节已有名无实,但仍通称出任刺史﹑太守为假节

  • 9、假结[jiǎ jié ]

    1.见"假髻"。

  • 10、假借[jiǎ jiè ]

    ①利用某种名义、力量等来达到目的:~名义,招摇撞骗。 ②六书之一。许慎《说文解字叙》:‘假借者,本无其字,依声托事。’假借是说借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语言中同音而不同义的词。例如借当小麦讲的‘来’作来往的‘来’,借当毛皮讲的‘求’作请求的‘求’。 ③〈书〉宽容:针砭时弊,不稍~。

佳节词语接龙

  • 1、〈书〉抑制哀痛,不使过分(多用于劝慰死者家属)。
  • 2、1.谓有操守而又仁爱。
  • 3、1.竹子和树木的主干砍去枝节后留下的疤痕。 2.喻指事情遇到阻难。
  • 4、书籍经过删节的版本。
  • 5、1.指乐曲的节奏变化。 2.指节令变化﹐时光流逝。参见"节变岁移"。
  • 6、1.俭约﹐不尚丰厚。
  • 7、1.节约财用。
  • 8、〈书〉气节操守。
  • 9、1.树木上歧出的节。
  • 10、1.宋代节度使﹑观察使的合称。
  • 11、1.犹节录。
  • 12、1.指帝王在节日赏赐的钱钞。
  • 13、1.储敛﹐蓄积。
  • 14、1.玺节与传言。
  • 15、1.在清明等节日致祭。
  • 16、1.逐次;逐一。 2.程序;次序。
  • 17、1.指骨节之间津液聚凑之处。
  • 18、1.节度分划。
  • 19、1.树木根节盘错。喻事情复杂。
  • 20、1.元旦节日。
  • 21、1.指官员出行前导的仪仗队。
  • 22、电路中联接三个或三个以上支路的点。
  • 23、1.节拍和音调。
  • 24、1.谓如肢体骨节一般彼此配合行动。

佳节的相关查询

佳节的意思解释、佳节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