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ǎo mínɡ  ]
  • ㄅㄠˇ ㄇ一ㄥˊ
  • WK JE

保明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使安宁而尊贵。

⒉  谓负责向上申明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使安宁而尊贵。

《诗·周颂·访落》:“休矣皇考,以保明其身。”
郑玄 笺:“美矣,我君考 武王,能以此道尊安其身。”
孔颖达 疏:“言尊安其身,则以保为安,明为尊……谓用此 文王 之道以定天下、居天子之位,是安而且尊也。”

⒉  谓负责向上申明。

《三国志·魏志·鲜卑传》:“我夷狄虽不知礼义,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綬,牛马尚知美水草,况我有人心邪!将军当保明我於天子。”
宋 岳飞 《奏襄阳府路差补职官措置事宜状》:“州县官如能用心召集流亡,劝课农桑,怀柔百姓,宽恤刑禁,从本司保明申奏朝廷,优异推恩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孝宗乾道二年》:“伏覩制旨,监司于所部保明郡守,郡守于所属保明知县,县令治状显著,令中书、门下省籍记,取旨甄擢。”
清 叶廷琯 《吹网录·石林诗话》:“《魏氏春秋》谓 吕巽 诬其弟 安 不孝。 安 引 康 为证。 康 义不负心,保明其事。”

保明(bao ming)同音词

  • 1、宝命[bǎo mìnɡ ]

    1.对天命的美称。 2.指皇帝的诏令。

  • 2、暴明[bào mínɡ ]

    1.揭露。

  • 3、保命[bǎo mìnɡ ]

    维持生命;保住性命。

  • 4、爆鸣[bào mínɡ ]

    1.气体遇到火焰爆炸,发出声响。

  • 5、报名[bào mínɡ ]

    把自己的名字报告给主管的人或机关、团体等,表示愿意参加某种活动或组织:~投考ㄧ~参赛ㄧ你先替我报上名。

  • 6、报命[bào mìnɡ ]

    完成任务后回来复命:这件事限一个月内报命。

  • 7、薄明[báo mínɡ ]

    1.微明。指光线微弱,仅能依稀辨物。

  • 8、薄暝[báo mínɡ ]

    1.犹薄暮。傍晚,天将黑的时候。

  • 9、薄命[báo mìnɡ ]

    1.命运不好;福分差。

保明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贤明的君主。
  • 2、1.清亮婉转。
  • 3、1.亦作"明糚"。 2.明丽的妆饰。
  • 4、1.见"明妆"。
  • 5、1.明确的准则﹑规矩。
  • 6、1.祭祀用的清酒。
  • 7、1.鲜明显着。 2.宣扬。 3.明白着录。
  • 8、姿1.明艳的姿态。
  • 9、1.亦称"明齍"。亦称"明齐"。 2.古代祭祀所用的谷物。
  • 10、1.见"明粢"。
  • 11、1.松明。
  • 12、1.唐代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。主要考试关于书学的知识。参见"明法"。
  • 13、1.使法令严明。 2.明确的法令。 3.通晓法令。 4.明显的规律。 5.汉﹑唐﹑宋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。汉建元初令郡察人材,设四科,其三曰明习法令,为明法的开始。唐宋科举都有明法科。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。
  • 14、“硫酸铝钾”的俗称。见“硫酸铝钾”(1000页)。
  • 15、1.光辉的典范。
  • 16、1.汉元帝宫人王嫱字昭君,晋代避司马昭(文帝)讳,改称明君,后人又称之为明妃。
  • 17、1.明确职分。 2.明确的本分。
  • 18、1.鲜艳的服饰。
  • 19、1.见"明辅"。
  • 20、1.犹言大府﹑官府。 2.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。又称明府君。 3.汉亦有以"明府"称县令,唐以后多用以专称县令。 4.犹言证明人。
  • 21、1.贤明的辅弼。 2.亦作"明甫"。证人。
  • 22、1.明智干练。
  • 23、1.竹的别称。
  • 24、1.明白告知。《楚辞.九章.怀沙》:"明告君子:吾将以为类兮!"洪兴祖补注:"告﹐语也……故以此明白告诸君子。"一说﹐当读为"明皓"﹐光明磊落。见郭沫若《屈原赋今译》。

保明的相关查询

保明的意思解释、保明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