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mínɡ fǎ  ]
  • ㄇ一ㄥˊ ㄈㄚˇ
  • JE IFC

明法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使法令严明。明确的法令。明显的规律。汉、唐、宋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。通晓法令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使法令严明。

《管子·幼官》:“明法审数,立常备能则治。”
《韩非子·南面》:“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,无道得小人之信矣。”

⒉  明确的法令。
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普施明法,经纬天下,永为仪则。”
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申韩》:“是以圣人审於是非,察於治乱,故设明法,陈严刑,防非矫邪,若隐括辅檠之正弧剌也。故水者火之备,法者止奸之禁也。”

⒊  通晓法令。

《后汉书·郭贺传》:“贺 能明法,累官, 建武 中为尚书令,在职六年,晓习故事,多所匡益。”

⒋  明显的规律。

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时有明法而不议,万物有成理而不説。”

⒌  汉、唐、宋 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。 汉 建元 初令郡察人材,设四科,其三曰明习法令,为明法的开始。 唐 宋 科举都有明法科。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。参阅《通典·选举一》。

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:“其科之目,有秀才,有明经,有俊士,有进士,有明法,有明字,有明算。”
《宋史·选举志一》:“初,礼部贡士,设进士……学究、明经、明法等科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彰明法治。

《史记·卷六·秦始皇本纪》:「皇帝临位,作制明法。」

⒉  自然的规律。

《庄子·知北游》: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时有明法而不议,万物有成理而不说。」

⒊  明的法令。

《汉书·卷五二·韩安国传》:「今大王列在诸侯,訹邪臣浮说,犯上禁,桡明法。」

明法(ming fa)同音词

  • 1、名阀[mínɡ fá ]

    1.名门豪族。

  • 2、名法[mínɡ fǎ ]

    1.名分与法律。 2.名家与法家。 3.很有效的方法。

  • 3、明发[mínɡ fā ]

    1.黎明;平明。 2.谓孝思。 3.早晨起程。 4.谓揭发查清。 5.阐明,发明。 6.清代军机处草拟上谕有明发﹑廷寄之别,有关巡幸﹑上陵﹑经筵﹑蠲赈﹑及内侍郎以上,外臣总兵﹑知府以上黜陟调补的谕旨,称为明发,经内阁传抄以次交于部科。参阅清梁章巨《枢垣记略.规制一》。

  • 4、明罚[mínɡ fá ]

    1.严明的刑罚或处罚。

明法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敬神时烧的香。
  • 2、1.古代哲学术语。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总称。 2.效法;模仿。 3.指合乎礼仪规范的仪表﹑举止。 4.指帝王﹑圣贤之像。 5.指神妖作法时变成的形象。
  • 3、1.指佛菩萨等圣像。
  • 4、1.效法。
  • 5、1.佛教师徒传法的信物。
  • 6、1.星名。北斗七星第二星天璇的别名。 2.星名。荧惑星的别名。
  • 7、1.法令典章。
  • 8、1.矜大其行。
  • 9、1.佛教语。真实不变﹑无所不在的体性。各宗所说不一。
  • 10、研究国家和法的学科。
  • 11、1.效法遵循。
  • 12、1.边际。
  • 13、1.合乎礼法的言论。 2.犹格言。 3.指释﹑道之经论。
  • 14、1.佛教语。指讲经说法者的座席。引申指讲说佛法的集会。
  • 15、佛教指能认识到事物真相的眼力,泛指敏锐深邃的眼力。
  • 16、1.亦作"灋羊"。 2.牢礼之法中规定之羊牲。
  • 17、1.佛法的要义。
  • 18、和尚、道士等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穿的衣服。
  • 19、法院中专门负责用法医学来协助审理案件的医生。
  • 20、1.亦作"法仪"。 2.法度礼仪。
  • 21、1.法度义理。
  • 22、1.根据法律议罪。
  • 23、1.谓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。
  • 24、1.法令的意旨。 2.佛法的旨意。

明法的相关查询

明法的意思解释、明法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