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mínɡ zī  ]
  • ㄇ一ㄥˊ ㄗ
  • JE UQWO

明粢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称“明齍”。亦称“明齐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称“明齍”。亦称“明齐”。古代祭祀所用的谷物。

《周礼·秋官·司烜氏》:“以共祭祀之明齍。”
《仪礼·士虞礼》:“嘉荐普淖,明济溲酒。”
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稷曰明粢。”
孔颖达 疏:“稷,粟也。明,白也。”
宋 文莹 《玉壶清话》卷一:“惟某年太岁月朔日, 宋 天子某敢昭告於太社:谨因仲春、仲秋,祗率常礼,敬以玉帛,一元大武,柔毛刚鬣,明粢香萁,嘉荐醴齐,备兹禋瘞,用伸报本。”

明粢(ming zi)同音词

  • 1、溟滓[mínɡ zǐ ]

    1.谓不着边际。

  • 2、明姿[mínɡ zī ]

    1.明艳的姿态。

  • 3、明齍[mínɡ zī ]

    1.见"明粢"。

  • 4、明子[mínɡ zǐ ]

    1.松明。

  • 5、明字[mínɡ zì ]

    1.唐代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。主要考试关于书学的知识。参见"明法"。

  • 6、冥资[mínɡ zī ]

    1.谓为死人焚化的纸财宝。

  • 7、名缁[mínɡ zī ]

    1.指名僧。缁,黑色僧衣。

  • 8、名子[mínɡ zǐ ]

    1.有名望的人。

  • 9、名字[mínɡ zi ]

    1.人的名与字。 2.指姓名。 3.名称;名号。 4.命名;称其名。 5.犹名誉;名声。 6.即名词。

  • 10、命梓[mìnɡ zǐ ]

    1.嘱人刻版;刊印。

明粢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粗劣的饭食。
  • 2、1.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。
  • 3、1.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﹑稷所作的饭食。
  • 4、1.浅红色的清酒。
  • 5、1.祭神用的米。
  • 6、茈草1.即紫草。又名茈?﹑藐。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暗紫色,含紫草素,可作染料,也可药用。
  • 7、茈胡1.即柴胡。
  • 8、茈姜1.即紫姜。嫩姜。
  • 9、茈萁1.草名。一种蕨类植物。
  • 10、茈施1.犹藩蓠。
  • 11、茈虒1.不齐貌。
  • 12、茈鱼1.神话中的鱼名。
  • 13、泚笔1.以笔蘸墨。
  • 14、泚泚1.汗出貌。 2.清澈貌。
  • 15、泚额1.额上冒汗。多用以表示羞愧。
  • 16、泚颊1.汗流脸颊。多表示羞愧。
  • 17、泚颡1.泚额。
  • 18、泚颜1.犹汗颜。
  • 19、齐盛1.粢盛。放在祭器内供祭祀的谷物。齐﹐通"粢"。
  • 20、齐明1.整齐而严明。
  • 21、齐斧1.利斧。齐,通"资"。 2.借指象征帝王权力的黄钺。
  • 22、自谴1. 自责;自我批评;自我反省谴责。如:心灵上的自谴。
  • 23、自戕①自杀:丞相总统大军,岂可自戕? ②自己损害自己的身体:你这样不吃不喝,身体搞成这模样,不是自戕吗?
  • 24、自强1.亦作"自强"。 2.自己努力图强。

明粢的相关查询

明粢的意思解释、明粢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