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ā shí  ]
  • ㄅㄚ ㄕˊ
  • WT YKW

八识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佛教法相宗术语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为前六识。亦名六根。末那为第七识,意谓执持我见。阿赖耶为第八识,意为藏,谓能藏一切法,即所谓神识、性灵,合称八识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佛教法相宗术语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为前六识。亦名六根。末那为第七识,意谓执持我见。阿赖耶为第八识,意为藏,谓能藏一切法,即所谓神识、性灵,合称八识。

《天地八阳神咒经》:“云何名八识?眼是色识,耳是声识,鼻是香识,舌是味识,身是触识,意是分别识。六根是六识。舍藏识,阿赖耶识,是名曰八识。”
清 龚自珍 《最录八识规矩颂》:“师復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,大纬在四分,乃製此颂一十二章,分四大支,初三颂眼等识,次三颂意识,次三末那,次三赖耶。”
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·明见》:“孙卿 又曰:‘心也者,道之工宰也;道也者,治之经理也。’其能知八识者矣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佛教用语。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。分别为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。其中意识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识并起外,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。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。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。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,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。

《成唯识论·卷二》: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,八识体相差别而生。」

八识(ba shi)同音词

  • 1、跋识[bá shí ]

    1.跋文﹑印记﹑题署之类。

  • 2、把式[bǎ shì ]

    1.见"把势"。

  • 3、把势[bǎ shì ]

    也作“把式”。①武术的架式:抓缚衣袖,做个把势模样。也指武艺:谁知触怒了凶神,什么把势还待使得起来|练把式。 ②老手;行家:那魔是几年之魔,怪是几年之怪?还是个把势,还是个雏儿?|海上行船的老把式。

  • 4、八师[bā shī ]

    1.谓可作为师傅的八贤臣。

  • 5、八石[bā shí ]

    1.古代道家炼丹所常用的朱砂﹑雄黄﹑雌黄﹑空青﹑云母﹑硫黄﹑戎盐﹑硝石八种石质原料。

  • 6、八矢[bā shǐ ]

    1.谓八种箭。

  • 7、八使[bā shǐ ]

    1.汉顺帝时的周举﹑杜乔等八人同日拜使﹐巡行州郡﹐谓之"八使"。

  • 8、八士[bá shì ]

    1.相传周代八个有才能的人。《论语.微子》:"周有八士:伯达﹑伯适﹑仲突﹑仲忽﹑叔夜﹑叔夏﹑季随﹑季騧。"八士的时代﹐说法不一。《汉书.古今人表》及贾逵谓为文王时人﹐郑玄说是成王时人﹐刘向﹑马融说是宣王时人。并见《论语.微子》宋邢昺疏。清朱右曾《逸周书集训校释》谓为武王时人。

  • 9、八世[bá shì ]

    1.谓三皇五帝。

  • 10、拔识[bá shí ]

    1.提拔赏识。

八识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赏识并提拔。
  • 2、1.谓了解﹑认识事物之变化。
  • 3、1.识别辨认。
  • 4、1.识别辨认。辩﹐通"辨"。
  • 5、1.辨认﹔鉴别。
  • 6、1.识见及才能。
  • 7、1.识见和气度。
  • 8、1.识知察觉。
  • 9、穿1.说破。
  • 10、1.有识见﹐能洞达事理。 2.识鉴并洞达。
  • 11、1.识知圣道。 2.识途。
  • 12、1.懂得﹐知道。
  • 13、1.《旧唐书.张弘靖传》﹕"汝辈挽得两石力弓﹐不如识一丁字。"后以"识丁"指识字。
  • 14、1.识见与器度。
  • 15、1.见地和决断。
  • 16、1.犹识荆。
  • 17、1.识鉴。
  • 18、1.能识别货物的好坏。 2.指能鉴别人。
  • 19、1.亦作"识几"。 2.谓知晓事物发生变化的几微迹象。
  • 20、1.见"识机"。
  • 21、1.心理学名词。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。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﹐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。它是记忆的必要前提。
  • 22、1.识见和节操。
  • 23、1.见解﹔见识。
  • 24、1.亦作"识鉴"。 2.见地和鉴别人材能力。

八识的相关查询

八识的意思解释、八识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