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hī yǐ  ]
  • ㄕ 一ˇ
  • YTB C
  • 动词

施以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给予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给予。

鲁迅 《南腔北调集·论赴难和逃难》:“施以狮虎式的教育,他们就能用爪牙;施以牛羊式的教育,他们到万分危急时还会用一对可怜的角。”
郭沫若 《集外·<国防·污池·炼狱>》:“凡是非同一立场的人爱施以毫不容情的打击。”

施以(shi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事宜[shì yí ]

    关于事情的安排和处理:研究干部任免事宜。

  • 2、事义[shì yì ]

    1.指文章的思想内容。 2.事理;情理。 3.谓以典故比喻事物的意义。 4.指典故的意义。

  • 3、事役[shì yì ]

    1.劳役。 2.政务;公务。 3.指战事。

  • 4、事意[shì yì ]

    1.事情的意义。 2.用意;意图。 3.犹事情,事务。

  • 5、施医[shī yī ]

    1.进行医治。 2.谓免费给人治病。

  • 6、施遗[shī yí ]

    1.施舍赠送。

  • 7、施易[shī yì ]

    1.移易交换。

  • 8、施翼[shī yì ]

    1.张开翅膀。形容伸展﹐散布。

  • 9、世议[shì yì ]

    1.世人的评论。

  • 10、世役[shì yì ]

    1.人世间的事务。

施以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犹言以后,表示时间在后。 2.犹言以下,表示等第或位置在下。
  • 2、1.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早的时期。 2.泛指从前,以往。
  • 3、1.犹以下。
  • 4、1.表示品第﹑数量﹑级别﹑位置等在某一点之上。 2.表示时代在前的,犹言以前。 3.指前面的话或文字。
  • 5、1.按一定的时间。 2.及时,即时。
  • 6、1.因此。 2.犹言用这,拿这。
  • 7、一种并不存在的假想的介质。最早被用来解释物体之间的超距作用。17世纪后用来解释为传播光和电磁波的介质。既具有一般固体的特点,如有较大的弹性系数;又无质量,完全透明,绝对静止,不受任何阻力地渗入一切物质之中。这些奇特的性质令人费解。直到20世纪初迈克耳逊莫雷实验证明以太并不存在后,才成为一个历史概念。
  • 8、1.表示在一定的范围﹑处所﹑时间﹑数量的界限之外。
  • 9、1.犹言以后。 2.用于地名之后,表示位置已过这一地点。 3.犹言以上,表示数量有余。 4.从前,以前。
  • 10、1.认为。 2.作为,用作。 3."以之为"的省略形式。犹言让他(她)做,把它作为。 4.犹而为,而成。以,而,连词。 5.犹已为,已是。以,通"已"。
  • 11、1.犹云以为,认为。
  • 12、1.表示位置﹑品第﹑级别﹑数量等在某一点之下。 2.表示时代在后的,犹言以后,以来。 3.犹而下。以,而,连词。 4.指身份或地位低下。 5.指后面的话或文字。
  • 13、1.犹以前。
  • 14、1.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。(或特指某一时间)的一段时期。 2.犹言以后。 3.拿来。 4.犹言上下﹑左右﹑表示概数。有余。 5.用于地名之后,表示位置已过这一地点。 6.指已经发生的情况。
  • 15、1.用于下半句话开头,表示上文的目的在于使下文的结果不致发生。
  • 16、1.在一定的数量﹑时间﹑处所﹑范围的界限之内。
  • 17、1.表示通过上文所说的做法,希望达到下文的目的。
  • 18、1.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晩的时期。
  • 19、1.犹云以下。指在某一点之下。 2.犹云以后,以来。
  • 20、1.连词。表示在时间﹑范围上的延伸。犹言以至,以至于。 2.连词。连接并列的词﹑词组或短句。
  • 21、便1.用于下半句话开头,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。
  • 22、1.见"以否"。
  • 23、1.犹言一定,必定。
  • 24、1.亦作"以不"。 2.犹言与否。表疑问之词,其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"吗"。不,同"否"。

施以的相关查询

施以的意思解释、施以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