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duō shí  ]
  • ㄉㄨㄛ ㄕˊ
  • QQ YKW

多识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多志”。

⒉  博学广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多志”。博学广记。

《易·大畜》: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。”
《礼记·缁衣》:“故君子,多闻质而守之;多志质而亲之,精知略而行之。”
孙希旦 集解:“多志,多见而识之也。”
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小子何莫学夫《诗》?《诗》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羣,可以怨;邇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。’”
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寓言淫丽,託风终始,多识博物,有可观采。”
《新唐书·褚遂良传》:“人之立身,不可以无学。 遂良 所谓多识君子哉!”

多识(duo shi)同音词

  • 1、夺适[duó shì ]

    1.见"夺嫡"。

  • 2、剟拾[duō shí ]

    1.摭拾。

  • 3、多时[duō shí ]

    很长时间:等候~ㄧ~未见面。

  • 4、多士[duō shì ]

    1.古指众多的贤士。也指百官。

  • 5、多氏[duō shì ]

    1.即大食。唐时亦译作"多氏"。参阅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卷上。

  • 6、多事[duō shì ]

    ①做多余的事:不找他他也会来的,你不必多那个事了。 ②做没必要做的事:他总爱~,惹是非。

  • 7、掇石[duō shí ]

    1.举巨石。清代武举乡会试的科目之一。

  • 8、掇拾[duō shí ]

    〈书〉①拾掇。 ②搜集:~旧闻。

  • 9、掇饰[duō shì ]

    1.收拾,打扮。

  • 10、惰失[duò shī ]

    1.怠惰失职。

多识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赏识并提拔。
  • 2、1.谓了解﹑认识事物之变化。
  • 3、1.识别辨认。
  • 4、1.识别辨认。辩﹐通"辨"。
  • 5、1.辨认﹔鉴别。
  • 6、1.识见及才能。
  • 7、1.识见和气度。
  • 8、1.识知察觉。
  • 9、穿1.说破。
  • 10、1.有识见﹐能洞达事理。 2.识鉴并洞达。
  • 11、1.识知圣道。 2.识途。
  • 12、1.懂得﹐知道。
  • 13、1.《旧唐书.张弘靖传》﹕"汝辈挽得两石力弓﹐不如识一丁字。"后以"识丁"指识字。
  • 14、1.识见与器度。
  • 15、1.见地和决断。
  • 16、1.犹识荆。
  • 17、1.识鉴。
  • 18、1.能识别货物的好坏。 2.指能鉴别人。
  • 19、1.亦作"识几"。 2.谓知晓事物发生变化的几微迹象。
  • 20、1.见"识机"。
  • 21、1.心理学名词。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。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﹐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。它是记忆的必要前提。
  • 22、1.识见和节操。
  • 23、1.见解﹔见识。
  • 24、1.亦作"识鉴"。 2.见地和鉴别人材能力。

多识的相关查询

多识的意思解释、多识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