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á dì  ]
  • ㄅㄚˊ ㄉ一ˋ
  • RDC F

拔地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狠狠地。

拔地瞅了一眼。

firmly; resolutely;

⒉  在地面上陡然耸立。

拔地孤峰。
拔地而起的高楼。

rise above the ground;

引证解释

⒈  耸出地面。

唐 吴融 《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》:“拔地孤峯秀,当天一鶚雄。”
宋 陆游 《歌》诗:“白盐、赤甲 天下雄,拔地突兀摩苍穹。”
清 顾炎武 《劳山歌》:“劳山 拔地九千丈,崔嵬势压 齐 之东。”
叶圣陶 《我们的骄傲》:“他说 桂林 的山好像盆景,一座一座地拔地而起。”

⒉  方言。狠狠地。

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三回:“珍哥 把 晁大舍 拔地瞅了一眼,駡道:‘这是那里的臭声!’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挺出于地面,形容超群绝伦。

唐·吴融〈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〉诗:「拔地孤峰秀,当天一鹗雄。」

英语翻译

to rise steeply from level ground

法语翻译

emporwachsen (V)​

拔地(ba di)同音词

  • 1、巴氐[bā dī ]

    1.氐人的一支。东汉末,自巴西(治今四川阆中县)﹑宕渠(治今四川渠县东北)郡北徙于汉中杨车板,号为杨车巴。魏武帝时,首领李虎率族众500余户附魏,受封将军,并将族众尽迁略阳北(今甘肃秦安县东南),遂号为巴氐。西晋元康(公元291-299年)年间,关西连年饥馑,族人又大量流入四川。首领李特乘机拥兵割据,于西晋太安二年(公元303年)建立成汉政权,为十六国之一。后渐与当地汉族融合。

  • 2、八狄[bā dí ]

    1.古代对北方部族的泛称。

  • 3、坝地[bà dì ]

    1.在山沟里打坝,拦住从山上冲刷下的泥土而淤成的农田。

  • 4、耙地[bà dì ]

    1. 用耙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,通常在犁耕后、播种前或早春保墒时进行,有疏松土壤、保蓄水分、提高土温等作用。

拔地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方言。马铃薯。
  • 2、1.大地的特征和规律。 2.地下通道。 3.谓技能﹑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够标准。 4.谓为人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。
  • 3、1.大地的本性;大地的德化恩泽。 2.谓大地赐恩。 3.土地所产之物,指五谷。
  • 4、1.指大地的低凹处。 2.地面之下。
  • 5、1.所在的地方。
  • 6、地球内部不稳定的自然电流。其在地下空间中的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特征,可用于解决矿产、地质构造和地震研究问题。常通过视电阻率、自然电位和地电流的观测来研究。
  • 7、1.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。旧制田赋分夏税﹑秋粮,丁赋有市民﹑乡民﹑富民﹑佃民﹑客民等,区分为上中下则,清代合而为一。 2.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五.紫花地丁》;又《菜二.蒲公英》。 3.即佃户。参见"地客"。
  • 8、1.出租土地的人家。对佃户而言。
  • 9、1.地震。
  • 10、1.在地面下挖成的洞。
  • 11、1.即马铃薯。又叫土豆。
  • 12、1.犹区域,指地面上的某一段。
  • 13、1.即碓。舂米用具。
  • 14、1.古谓大地的耳朵。 2.葛仙米的俗称。藻类。可供食用。我国各地都有分布,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。 3.一种地衣类植物。可食用。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,以湖北﹑安徽两省产量最高。参阅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菜五.地耳》。
  • 15、①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:地方政府。 ②处所;部位;领域:学校在什么地方|什么地方疼|桀、纣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,地方甚大,战卒甚众,而身死国亡。 ③部分;方面:这话有对的地方|有些地方你欠考虑。 ④地保:令他们报个“暴病身亡”,合族中及地方共递一张保呈。 ⑤本地;当地:地方上的老百姓个个拥护李书记。
  • 16、1.军队的驻地。 2.分封之地;领地。 3.地区,地段。 4.犹地位。 5.犹地步。
  • 17、1.通称"扫帚菜"。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多分枝,叶线状披针形,开黄绿色小花,茎可做扫帚。果实叫地肤子,扁圆形,有翅,可入中药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五.地肤》。
  • 18、1.大地的符瑞。 2.宋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。
  • 19、1.迷信说法,人世之外,另有世界,设有百官,专管鬼魂死人的,称为地府。又称阴间。
  • 20、1.犹邻人,住处相近的人。
  • 21、1.犹言内地,腹地。 2.指大地的深处。
  • 22、1.即土膏。鸦片的别名。
  • 23、1.亦作"地格"。 2.旧时命相家指人的下颔。谓地阁方圆为福相。
  • 24、1.见"地阁"。

拔地的相关查询

拔地的意思解释、拔地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