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dì dīnɡ  ]
  • ㄉ一ˋ ㄉ一ㄥ
  • F SGH

地丁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。旧制田赋分夏税、秋粮,丁赋有市民、乡民、富民、佃民、客民等,区分为上中下则,清代合而为一。

⒉  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五·紫花地丁》;又《菜二·蒲公英》。

⒊  即佃户。参见“地客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。旧制田赋分夏税、秋粮,丁赋有市民、乡民、富民、佃民、客民等,区分为上中下则, 清 代合而为一。 清 王庆云 《熙朝记政·记丁随地起》:“杨炎 併租庸调为两税,而丁口之庸钱併入焉。

明 嘉靖 后行一条鞭,均徭、里甲与两税为一……我朝定制百餘年矣,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。”
清 俞正燮 《癸巳类稿·地丁原始》:“康熙 五十年二千四百十七万九十九丁。按此年丁数为地丁之根…… 雍正 四年諭,丁粮派於各地粮内。以 雍正 五年为始。”

⒉  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。见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五·紫花地丁》;又《菜二·蒲公英》。

⒊  即佃户。参见“地客”。

国语辞典

⒈  地租与人口税的合称。

《六部成语注解·户部》:「地丁:民间地亩丁口向例、每年由地方官照算升征钱粮,自康熙年间圣祖特恩、将丁口并入地亩一总征收,从此不再加丁赋著为例。」

地丁(di ding)同音词

  • 1、厎定[dǐ dìnɡ ]

    1.平治。 2.平定;安定。

  • 2、底定[dǐ dìnɡ ]

    1.达到平定。 2.引申指平定;安定。

  • 3、谛定[dì dìnɡ ]

    1.审定。

地丁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人口档案。
  • 2、1.颠倒。丁﹑颠双声,通用。
  • 3、1.表示极少或极小。
  • 4、1.壮健貌。 2.漫远貌。 3.指汉丁令威。 4.冰冷貌。
  • 5、象声词,形容玉石、金属等撞击的声音:玉佩~。也作丁冬。
  • 6、同‘丁东’。
  • 7、1.四方。
  • 8、1.壮健的男子。 2.唐代丁谓正役,夫谓杂徭。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。
  • 9、又称“丁税”、“丁银”。中国古代政府对成年男子征收的税。具有代替劳役的性质。成丁服役的年龄,各代规定不一,最低为十六岁,最高为六十五岁。到清代,丁赋并入田赋征收。
  • 10、1. 六十甲子的第二十四位。如:乾隆丁亥 (公元1767年) 冬。——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。
  • 11、1.谓蚊蝇叮咬之害。
  • 12、1.民户。
  • 13、1.底部带有钉齿用以防滑的木鞋。
  • 14、1.人丁档案。
  • 15、1.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﹑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,称丁祭。隋唐日制不一。隋文帝时一年有四祭,唐武德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,唐开元年后专用春﹑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。
  • 16、1.即六丁六甲。本为道教神名。后亦泛指天兵天将。
  • 17、〈书〉丁忧。
  • 18、1.夫役和工匠。
  • 19、清代篆刻家。字敬身,号钝丁、砚林、龙泓山人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篆刻以汉印为基础,参以隶意,擅用切刀,方中有圆,朴拙苍古,为浙派“西泠八家”之首。著有《武林金石录》、《砚林诗集》等。
  • 20、1.以紬绢折纳的丁赋。
  • 21、1.茶名。
  • 22、人口:国家丁口连四海|里胥猾黠,假此科敛丁口。
  • 23、1.少壮。
  • 24、1.古代课税,征徭役,以年龄分为黄﹑小﹑中﹑丁﹑老五类。丁中为其中主要两类。此制始于北齐。历代迭有变更。

地丁的相关查询

地丁的意思解释、地丁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