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ā dí  ]
  • ㄅㄚ ㄉ一ˊ
  • WT QTO

八狄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古代对北方部族的泛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代对北方部族的泛称。

《墨子·节葬下》:“昔者, 尧 北教乎八狄。”
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故 秦、楚、燕、魏 之歌也,异转而皆乐;九夷八狄之哭也,殊声而皆悲;一也。”
《北史·高丽传》:“若夫九夷、八狄,种落繁炽。”

八狄(ba di)同音词

  • 1、巴氐[bā dī ]

    1.氐人的一支。东汉末,自巴西(治今四川阆中县)﹑宕渠(治今四川渠县东北)郡北徙于汉中杨车板,号为杨车巴。魏武帝时,首领李虎率族众500余户附魏,受封将军,并将族众尽迁略阳北(今甘肃秦安县东南),遂号为巴氐。西晋元康(公元291-299年)年间,关西连年饥馑,族人又大量流入四川。首领李特乘机拥兵割据,于西晋太安二年(公元303年)建立成汉政权,为十六国之一。后渐与当地汉族融合。

  • 2、拔地[bá dì ]

    高耸于地面:拔地而起|孤峰拔地。

  • 3、坝地[bà dì ]

    1.在山沟里打坝,拦住从山上冲刷下的泥土而淤成的农田。

  • 4、耙地[bà dì ]

    1. 用耙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,通常在犁耕后、播种前或早春保墒时进行,有疏松土壤、保蓄水分、提高土温等作用。

八狄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谓往来疾速而成。
  • 2、1.夷狄之道。指唯务诈力,不行礼义之道。
  • 3、1.古代翻译西方民族语言的人。《礼记.王制》:"五方之民,言语不通,嗜欲不同。达其志,通其欲,东方曰寄,南方曰象,西方曰狄鞮,北方曰译。"孔颖达疏:"鞮,知也,谓通传夷狄之语,与中国相知。"南朝梁沈约《均圣论》:"周室受命,经典备存,象寄狄鞮,随方受职。"后泛指通译官,翻译人员。 2.古地名。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:"俳优﹑侏儒﹑狄鞮之倡。"裴骃集解引徐广曰:"韦昭云:狄鞮﹐地名﹐在河内﹐出善唱者。"一说西戎乐名。见《文选.司马相如<上林赋>》郭璞注。
  • 4、1.跳跃貌。狄,通"趯"。
  • 5、1.奶酪。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始造之,故称。
  • 6、1.指征伐夷狄所获之俘虏。
  • 7、1.古代掌乐的下级官吏。
  • 8、1.传说中的山名。
  • 9、1.河流名。
  • 10、1.即狄鞮。
  • 11、1.古代传说中能造千日酒的人。
  • 12、1.古代称西域出产的香。
  • 13、1.即易牙。春秋时人。长于烹调,善逢迎,传说曾烹其子为羹献齐桓公以取宠。管仲死后,与竖刁﹑开方专权乱齐。
  • 14、1.硇砂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石三.硇砂》。
  • 15、梁公1.指唐名臣狄仁杰。狄死后追封梁国公,故称。
  • 16、克推多1.英语dictator的译音。意为"独裁官"。古罗马共和国的非常任长官。当罗马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由元老院任命。任内权力不受任何限制。后泛指独裁者。 2.指独断专行。
  • 17、良突卢1.犹言滴溜溜。
  • 18、俄尼索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。别号“巴克科斯”。相传他到处向人们传授酿酒的方法,以建立对自己的崇拜。古希腊人祭祀狄俄尼索斯的仪式为狂欢暴饮和疯狂舞蹈,一般认为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即起源于此。
  • 19、慸介1.见"慸葪"。
  • 20、慸芥1.见"慸葪"。
  • 21、踶踣1.跪倒。
  • 22、踶触1.踢撞。
  • 23、踶趹1.用蹄踢。后引申指用脚踢。
  • 24、踶蹶1.用蹄踢。

八狄的相关查询

八狄的意思解释、八狄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