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á yì  ]
  • ㄅㄚ 一ˋ
  • WT WWEG

八佾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八溢”。亦作“八羽”。亦作:八溢八羽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八溢”。亦作“八羽”。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。佾,舞列,纵横都是八人,共六十四人。
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孔子 谓 季 氏,八佾舞於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!”
朱熹 集注:“佾,舞列也;天子八,诸侯六,大夫四,士二。”
《汉书·礼乐志二》:“千童罗舞成八溢。”
颜师古 注:“溢与佾同。佾,列也。”
南朝 宋 王韶之 《开封府君歌》:“堂献六瑚,庭舞八羽。”
唐 杨炯 《盂兰盆赋》:“鏗九韶,撞六律;歌千人,舞八佾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周代天子用的舞乐。舞队由纵横各八人,共六十四人组成。

《论语·八佾》:「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。」
《文选·张衡·东京赋》:「冠华秉翟,列舞八佾。」

⒉  祭祀孔子的舞乐。佾生人数的多寡,事关受礼者的身分和地位,故有八佾、六佾、四佾的分别。八佾舞本当用于天子,因汉武帝独尊儒术,追谥孔子为王为公,后人乃以八佾舞配祀孔子,以示尊崇。

⒊  《论语》篇名。

八佾(ba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拔意[bá yì ]

    1.高超的意想。

  • 2、八裔[bá yì ]

    1.八方边远地区。

  • 3、八翼[bá yì ]

    1.《晋书.陶侃传》:"﹝侃﹞又梦生八翼﹐飞而上天﹐见天门九重﹐已登其八﹐唯一门不得入。阍者以杖击之﹐因坠地﹐折其左翼。"后作为志愿不遂的典实。

  • 4、八姨[bā yí ]

    1.唐杨贵妃姊秦国夫人。

  • 5、八议[bá yì ]

    1.八辟。

  • 6、八译[bá yì ]

    1.谓辗转多次翻译。

  • 7、八溢[bá yì ]

    1.见"八佾"。

  • 8、巴依[bā yī ]

    1.维吾尔族﹑乌孜别克族语。王爷;财主。

  • 9、罢议[bà yì ]

    1.停止论议;罢论。

八佾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见"佾舞生"。
  • 2、1.指乐舞。
  • 3、舞生1.清代朝廷及文庙举行庆祀活动时充任乐舞的童生,文的执羽箭,武的执干戚,合乐作舞。又叫"乐舞生",简称"佾生"。
  • 4、叆叆1.云盛貌。 2.引申为浓盛貌。 3.树木茂盛貌。
  • 5、叆靅1.昏暗貌。
  • 6、叆霼1.犹依稀﹐不明貌。
  • 7、賹化1.战国后期齐国所铸的一种环钱。大约在襄王击退燕军复国后开始铸造。以"賹"名钱,示钱之贵重。化,通"货"。继賹化后,齐国还铸賹四化﹑賹六化钱。
  • 8、譺譺1.语言迟钝舒缓貌。
  • 9、拸画1.不拘法度。一说不饰容貌。
  • 10、訑訑1.洋洋自得貌﹐沾沾自喜貌。
  • 11、訑谩1.欺诈。
  • 12、訑尿1.遗尿。訑﹐同"遗"。
  • 13、訑言1.夸大不实之言。
  • 14、昳晡1.傍晚。
  • 15、昳丽1. 神采焕发,容貌美丽。如:形貌昳丽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。
  • 16、搤吭1.扼住咽喉。谓使要害受制。形容危急的形势。
  • 17、搤掔1.见"搤腕"。
  • 18、搤杀1.扼杀﹐用力掐死。
  • 19、搤捥1.见"搤腕"。
  • 20、搤腕1.亦作"搤?"。亦作"搤捥"。亦作"搤?"。 2.握住手腕。表示激动﹑振奋﹑悲愤﹑惋惜等的动作。
  • 21、輗軏1.輗与軏的并称。 2.喻事物的关键。 3.指车子。
  • 22、儗屈1.拟请屈尊(光临)。
  • 23、儗似1.模仿,仿照。
  • 24、儗象1.拟想的形象,谓以旨意取人。

八佾的相关查询

八佾的意思解释、八佾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