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jián zhǐ  ]
  • ㄐ一ㄢˇ ㄓˇ
  • UEJV XQA
  • 名词

剪纸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一种民间工艺,用纸剪或刻成人物、花草、虫鱼、鸟兽等形象。也指剪成或刻出的工艺品。

paper-cut;

引证解释

⒈  旧俗。把纸剪成钱状,悬旐以招魂或迎神。

唐 杜甫 《彭衙行》:“煖汤濯我足,剪纸招我魂。”
仇兆鳌 注引 蔡梦弼 笺:“甫 意若曰:盗贼充斥,身涉艰苦,魂魄为之沮丧,故 孙宰 剪纸为旐以招其魂也。”
宋 王安石 《次韵致远木人》之二:“纷纷剪纸真虚负,立槁安知富可求?”
清 采蘅子 《虫鸣漫录》卷一:“每岁出灯迎神,仪仗卤簿,皆剪纸为之。”

⒉  民间工艺。用彩纸剪制成各种图形。
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四:“若是天雨不出,就剪纸为戏,或蝶或凤,或狗或燕,或狐狸,猿猱,蛇鼠之类皆有。”
柯岩 《从一个孩子看中国》:“外婆不会画,就用民间的剪纸法给孩子剪出来各式各样的动物花卉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一种我国传统民间艺术。运用不同的剪贴和折叠方法,剪出各种花样,多用作喜庆装饰或窗花、灯花,现代亦用作装饰品。

剪纸(jian zhi)同音词

  • 1、缄制[jiān zhì ]

    1.封锁控制。

  • 2、剪薙[jiǎn zhì ]

    1.铲除。

  • 3、剪枝[jiǎn zhī ]

    1.谓修整树木的枝丫。

  • 4、剪直[jiǎn zhí ]

    1.径直;直捷。

  • 5、荐至[jiàn zhì ]

    1.接连而来。荐,通"洊"。

  • 6、践跖[jiàn zhí ]

    1.犹踩踏。

  • 7、践陟[jiàn zhì ]

    1.升登;攀登。

  • 8、兼之[jiān zhī ]

    加以 ②:人手不多,~期限迫近,紧张情形可以想见。

  • 9、兼职[jiān zhí ]

    在本职之外兼任其他职务:身兼数职ㄧ~教师。

  • 10、謇直[jiǎn zhí ]

    1.正直。

剪纸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蠹鱼的别名。蛀蚀衣物书籍的害虫。
  • 2、即“风筝”(933页)。
  • 3、1.亦作"纸帛"。 2.纸做的缯帛。丧祭所用。缯帛,古人馈赠用的礼物。
  • 4、1.即纸札。用纸和竹篾扎成的冥器。
  • 5、1.亦作"纸札"。 2.纸张。 3.指纸做的冥器。
  • 6、1.纸的总称。纸以张计,故称。
  • 7、1.以藤皮茧纸缝制的帐子。据明高濂《遵生八笺》卷八记载,其制法为:"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,以索缠紧,勒作皱纹,不用糊,以线折缝缝之。顶不用纸,以稀布为顶,取其透气。"
  • 8、1.即镇纸。压纸的文具。
  • 9、1.蘸油的纸捻。点燃起来可以照明,故称。 2.泛称香烛纸钱之类的迷信用品。
  • 10、1.旧俗祭祀时所用的神像纸,祭毕随即焚化。古代祭祀用牲币,秦俗用马,后演变为用木马。唐王玙以纸为币,用纸马以祀鬼神。后世刻板以五色神佛像出售,名曰纸马。或谓旧时所绘神像,皆画马其上,以为神佛乘骑之用,故称纸马。又称甲马。
  • 11、1.即纸煤。
  • 12、1.即纸煤。
  • 13、1.用易于引火的纸搓成的细纸卷,点着后一吹即燃,多作点火﹑燃水烟之用。
  • 14、1.纸和墨。书写用具。 2.借指文字。
  • 15、1.亦作"纸捻"。 2.用表芯纸搓成的细纸卷儿,用以点火或吸水烟。又称纸煤或纸媒。 3.以坚韧的纸条搓成的细纸绳,用以装订簿册。
  • 16、1.铺垫或覆盖盛器的纸片。
  • 17、1.用硬纸制成的博戏之具。印有各种点子﹑图案或文字,形式多样,用法各异。 2.旧时下行公文名。
  • 18、1. 扬声器的锥形纸质或纤维质膜片。
  • 19、1.指字据。 2.指纸币。
  • 20、1.亦作"纸签"。 2.纸制的小签条。
  • 21、钱状的纸锭之类,祭祀时给死者烧化:捷报飞来当纸钱。
  • 22、1.成串的纸钱。
  • 23、1.即纸被。
  • 24、1.供书写或绘画用的纸张或绢帛。 2.泛指书画的纸本或绢本。

剪纸的相关查询

剪纸的意思解释、剪纸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