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qǐ bó  ]
  • ㄑ一ˇ ㄅㄛˊ
  • FHN WRG

起伯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兴起并称霸。伯,通“霸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兴起并称霸。伯,通“霸”。

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《春秋》星陨如雨,为王者失势诸侯起伯之异也。”

起伯(qi bo)同音词

  • 1、憩泊[qì bó ]

    1.犹栖息。

  • 2、岐伯[qí bó ]

    1.相传为黄帝时的名医。今所传《黄帝内经》,即战国秦汉时医家托名黄帝与岐伯论医之作。

  • 3、起拨[qǐ bō ]

    1.起驳,用小船将货物运至岸上。

  • 4、棋博[qí bó ]

    1.亦作"棊博"。 2.犹博弈。棋,围棋;博,六博。

  • 5、碁博[qí bó ]

    1.下棋赌输赢。

  • 6、弃播[qì bō ]

    1.犹播弃。抛弃。

  • 7、栖泊[qī bó ]

    1.亦作"栖泊"。 2.居留;停泊;寄居。

  • 8、踦跛[qī bǒ ]

    1.两足着地时重心偏于一边。

  • 9、起波[qǐ bō ]

    1.产生波浪。 2.掀起风波;寻衅肇事。 3.比喻有节奏地间歇﹑曲折前进。

起伯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汉梁鸿的字。鸿家贫好学,不求仕进。与妻孟光共入霸陵山中,以耕织为业。夫妇相敬有礼。见《后汉书.逸民传.梁鸿》。后因以"伯鸾"借指隐逸不仕之人。 2.作为贤丈夫的代称。
  • 2、1.晋刘伶的字。伶与阮籍嵇康等六人友好,称竹林七贤。尝作《酒德颂》,自称"惟酒是务,焉知其余"。后世以伶为蔑视礼法﹑纵酒避世的典型。
  • 3、1.伯父的妻子。 2.妇人对夫兄之妻的称呼。 3.对父执之妻或朋友之母的称呼。
  • 4、1.古代地方长官的泛称。语出《礼记.王制》"州有伯"郑玄注:"殷之州长曰伯,虞夏及周皆曰牧。"
  • 5、1.伯父的妻子。
  • 6、1.孔子弟子冉耕的字。《论语.雍也》:"伯牛有疾﹐子问之﹐自牖执其手﹐曰:'亡之﹐命矣夫!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'"朱熹集注:"伯牛﹐孔子弟子﹐姓冉﹐名耕。'有疾'﹐先儒以为癞也……'自牖执其手'﹐盖与之永诀也。"后诗文中以"伯牛之疾"指不治的恶疾。 2.古地名。
  • 7、1.父亲的伯母。见清梁章巨《称谓录.父之世母叔母》。 2.丈夫的伯母。 3.伯母。
  • 8、1.古代孝子。相传为周宣王时重臣尹吉甫长子。母死,后母欲立其子伯封为太子,乃谮伯奇,吉甫怒,放伯奇于野。伯奇"编水荷而衣之,采苹花而食之",清朝履霜,自伤无罪而见放逐,乃作琴曲《履霜操》以述怀。吉甫感悟,遂求伯奇,射杀后妻。见《初学记》卷二引汉蔡邕《琴操.履霜操》。 2.古代举行驱除疫鬼的大傩仪式中的神人。
  • 9、1.霸王气象。伯,通"霸"。
  • 10、1.亦作"伯强"。 2.即禺强。古代神话中的风神。《楚辞.天问》:"伯强何处?惠气安在?"唐柳宗元《天对》:"怪弥冥更,伯强乃阳,顺和调度,惠气出行,时届时缩,何有处乡!"一说伯强为疫鬼名,所至伤人。
  • 11、1.见"伯牙琴"。
  • 12、1.晋周顗的字。元帝时为仆射,与王导交情很深。永昌元年,导堂兄江州刺史王敦起兵反,导赴阙待罪。顗在元帝前为导辩护,帝纳其言而导不知。及敦入朝,问导如何处置顗,导不答,敦遂杀顗。后导知顗曾救己,不禁痛哭流涕说:"吾虽不杀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。幽冥之中,负此良友!"见《晋书.周顗传》。后因以"伯仁"代称亡友。
  • 13、1.复姓。战国时楚有伯比仲华。见《通志.氏族一》。
  • 14、1.见"伯图"。
  • 15、1.伯父。
  • 16、1.即周文王。姓姬,名昌。纣王时为西方诸侯之长,号西伯,故称。
  • 17、1.古代对地方官的泛称。 2.旧时对文章﹑品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。
  • 18、1.复姓。春秋时有伯常骞。见《庄子.则阳》。《晏子春秋.杂下四》作"柏常骞"。
  • 19、1.复姓。尧时有伯成子高。见《庄子.天地》。 2.见"伯成子高"。
  • 20、1.晋邓攸的字。
  • 21、1.复姓。金代有伯德窊哥。见《金史.忠义传二.伯德窊哥》。
  • 22、1.谓以伯爵而居甸服。
  • 23、1.古代方言。虎的别称。
  • 24、1.相传为古代孝子伯奇的异母弟。

起伯的相关查询

起伯的意思解释、起伯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