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īn tiě  ]
  • ㄅ一ㄣ ㄊ一ㄝˇ
  • QPR QTG

镔铁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?铁”。

⒉  泛指精铁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泛指精铁。

《周书·异域传下·波斯》:“又出白象、师子、大鸟卵……鑌铁。”
明 曹昭 《格古要论·镔铁》:“鑌铁,出西番。面上有旋螺花者,有芝蔴雪花者。凡刀剑器打磨光净,用金丝矾矾之,其花则见。价值过於银。古语云,识铁强如识金。假造者是黑花。”
清 赵翼 《大石佛歌》:“或摹法相雕旃檀,或范慈容铸鑌铁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精炼且坚硬的铁。也作「宾铁」。

镔铁(bin tie)同音词

  • 1、宾铁[bīn tiě ]

    1.镔铁。精炼之铁。宾,用同"镔"。 2.辽之号。 3.指马口铁。

镔铁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勇敢善战的军队。 2.指北伐战争中叶挺所率的国民革命军独立团。因英勇善战﹐所向无敌﹐故称。
  • 2、1.对铁手杖的昵称。
  • 3、1.旧时占卜命相者的自夸之词。谓其预测无不应验。 2.形容强硬的言词。
  • 4、1.亦作"铁矿"。 2.产铁的矿山。 3.指含有铁元素的矿石。
  • 5、1.铁制的爬土用具。
  • 6、1.钉耙。用于翻土﹑碎土及平整地面的农具。由耙齿和柄构成。
  • 7、1.一种响器。古时僧人凌晨敲击﹐用以报晓。 2.犹铁榜。
  • 8、1.旧式火炮的一种。
  • 9、1.铁的外层。 2.薄铁片。一般指铅铁或马口铁。
  • 10、1.磁铁矿石中成片状的天然铁。 2.乐器名。即铁绰板。一种月牙形的铁片。 3.片状的铁制品。通称铁皮。
  • 11、身披铠甲的骑兵:铁骑成群|无辜百姓遭敌军铁骑蹂躏。
  • 12、1.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。为汉高祖所创。铁制的契券上用丹砂书写誓词﹐从中剖开﹐朝廷和受赐者各保存一半。唐以后不用丹书﹐而是嵌金﹐并在券文上刻有免死等特权的文字。
  • 13、1.钢铁铸成的长棍﹐一端有刃。矿山打孔工具之一。
  • 14、1.一种细铁棍。头呈尖形﹐用以检查货物。
  • 15、1.古代用铁铸成的钱币。始于汉代公孙述。南朝梁武帝时又铸铁五铢。五代﹑宋和清代亦铸造过铁钱。铁钱的铸造﹐标志货币贬值。
  • 16、1.采石工具。铁制﹐圆锥形﹐或斧形﹐无柄。堑﹐用同"錾"。
  • 17、1.一种扁平长方形半圆尖头的适于用脚踩入地中翻土的构形工具。2.由宽铲斗或中间略凹的铲身装上平柄组成的手用工具,用手挖或抛掷物料(如土、煤、谷物)。
  • 18、1.用钢铁等建造的桥﹐多为通火车之用。 2.指广东省增城县东罗浮山中的石梁﹐望之如桥﹐因称。 3.地名。在云南省中甸县境。唐置铁桥﹐跨金沙江﹐以通吐蕃。吐蕃于此置铁桥城﹐为吐蕃十六城之一。
  • 19、1.青黑色。常形容人矜持﹑恐惧﹑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。也表示脸色发青。
  • 20、1.古代值夜报时的一种器具。也称云板。
  • 21、1.比喻强大的打击力量。
  • 22、古代一种铁制的契据,帝王颁予有功之臣,功臣或子孙犯罪,可以铁券抵减:丹书铁券,传于无穷。
  • 23、1.铜铸的人像。 2.形容坚毅勇武的人。 3.特指大庆油田工人的英雄代表王进喜(1923-1970)。甘肃玉门人。1938年在玉门油矿当徒工。建国后任钻井队队长。1960年春﹐率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﹐工作奋勇顽强﹐被群众誉为"铁人"。 4.泛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劳动模范。
  • 24、1.泛指金属制成的兵器。

镔铁的相关查询

镔铁的意思解释、镔铁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