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ái máo  ]
  • ㄅㄞˊ ㄇㄠˊ
  • RRR YTEN

白旄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古代的一种军旗。竿头以牦牛尾为饰,用以指挥全军。

⒉  喻出师征伐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代的一种军旗。竿头以牦牛尾为饰,用以指挥全军。

《书·牧誓》:“王左杖黄鉞,右秉白旄以麾。”
《史记·卫康叔世家》:“与太子白旄,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:“次日筑臺三层,遍列五方旗帜,上建白旄黄鉞,兵符将印,请 绍 登坛。”

⒉  喻出师征伐。

唐 白居易 《七德舞》诗:“白旄黄鉞定两 京,擒 充 戮 竇 四海清。”
明 无名氏 《智降秦叔宝》第一折:“某乃 李世民 是也,本贯 河 东 太原 人氏,父乃 唐公 李渊。自因 隋 朝乱政,天下纵横,某十八岁同父起义,白旄黄鉞,平定两京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古代一种军旗。以牦牛尾置于竿首,用以指挥全军。

《书经·牧誓》:「王左杖黄钺,右秉白旄以麾。」

白旄(bai mao)同音词

  • 1、白毛[bái máo ]

    1.白色的毛。 2.指白发。 3.指白色霉菌。 4.茶名。

  • 2、白茅[bái máo ]

    俗称“茅草”。单子叶植物,禾本科。多年生草本。地下有根状茎。叶线形或披针形。花穗上密生白毛。广泛分布于亚洲、欧洲、非洲温带和热带地区。全草可作牧草,也可造纸。嫩穗俗称“茅针”,可生食。根状茎又叫“茅根”,可制糖或酿酒;也可入药,能清热、利尿、止血等。

  • 3、白髦[bái máo ]

    1.见"白眊"。

  • 4、白茆[bái máo ]

    1.见"白茅"。

  • 5、白帽[bái mào ]

    1.即白纱帽。 2.白色帽子。 3.白布帽。旧时丧服。俗称白包头。 4.指回民。回族戴白包帽﹐故称。 5.现代医务﹑饮食等行业的工作帽。

白旄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官名。春秋时掌兵车﹐从行。
  • 2、1.古代帝王乘舆上用牦牛尾制成的用以翳蔽之物。
  • 3、1.即旄羽。
  • 4、1.尾端。
  • 5、1.旄丘与敦丘。
  • 6、1.即旌麾。帅旗。 2.泛指旗帜。
  • 7、1.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。用作信物。 2.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。 3.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。
  • 8、1.古代祭祀时执以导神之物。旄﹐通"茅"。
  • 9、1.俊杰之士。旄﹐通"髦"。
  • 10、1.古代旗帜下边悬垂的饰物。
  • 11、1.传说中的兽名。
  • 12、1.老人和幼儿。
  • 13、1.即牦牛。产于我国西南地区。
  • 14、1.老年。
  • 15、1.即旄头。
  • 16、1.前高后低的山丘。
  • 17、1.《周礼》官名。掌教乐舞。
  • 18、1.传说中的山名。
  • 19、1.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。 2.即昴星。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  • 20、1.周代六种小舞之一。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。
  • 21、1.牦牛与象。 2.饰以象牙的旌旗。
  • 22、1.即旄头星。
  • 23、1.牦牛尾和雉羽。
  • 24、1.白旄和黄钺。借指军权。语本《书.牧誓》:"王左杖黄钺﹐右秉白旄以麾。"蔡沈集传:"钺﹐斧也﹐以黄金为饰……旄﹐军中指麾﹐白则见远。"

白旄的相关查询

白旄的意思解释、白旄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