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hànɡ dì  ]
  • ㄕㄤˋ ㄉ一ˋ
  • H F

上地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肥沃的土地。

⒉  古地区名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肥沃的土地。

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:“凡令赋,以地与民制之。上地食者参之二,其民可用者家三人。”
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:“上地谓肥美田也。”
《宋书·孔季恭羊玄保等传论》:“膏腴上地,亩直一金。”

⒉  古地区名。

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秦 下甲兵,据 宜阳,韩 之 上地 不通。”
《荀子·议兵》:“韩 之 上地,方数百里,完全富足而趋 赵,赵 不能凝也,故 秦 夺之。”
梁启雄 释引 杨树达 曰:“上地,上党之 地。”

⒊  下地耕作。

柳青 《铜墙铁壁》第三章:“老汉没儿,只有这个女子……小时跟上老子点籽拣草,长大也象个小子一样上地。”
李準 《不能走那条路》四:“宋老定 没有上地,他整整一夜没有睡好觉。”

上地(shang di)同音词

  • 1、上邸[shànɡ dǐ ]

    1.上等第宅。多指公卿的官邸或私宅。

  • 2、商敌[shānɡ dí ]

    1.犹商较。

  • 3、上弟[shànɡ dì ]

    1.上第,上等。

  • 4、上帝[shànɡ dì ]

    ①古代指主宰万物的天神:荡荡上帝,下民之辟。 ②古代的帝王:此上帝所秘,先师传之也。 ③基督教所信奉的神。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并主宰着世界。中国古汉语原有“上帝”一词,意为“天帝”、“天神”。明末天主教传入中国后,借用“上帝”和“天主”译称该教信奉之神。19世纪初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,亦曾以“上帝”和“天主”译称该派信奉之神。以后“上帝”成为中国基督教新教的专称,中国天主教则专称为“天主”。

  • 5、上第[shànɡ dì ]

    1.上等;第一。 2.考试成绩中的第一等。

  • 6、伤诋[shānɡ dǐ ]

    1.中伤诋毁。

  • 7、赏觌[shǎnɡ dí ]

    1.观赏。

  • 8、赏地[shǎnɡ dì ]

    1.赏赐田地。

上地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方言。马铃薯。
  • 2、1.大地的特征和规律。 2.地下通道。 3.谓技能﹑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够标准。 4.谓为人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。
  • 3、1.大地的本性;大地的德化恩泽。 2.谓大地赐恩。 3.土地所产之物,指五谷。
  • 4、1.指大地的低凹处。 2.地面之下。
  • 5、1.所在的地方。
  • 6、地球内部不稳定的自然电流。其在地下空间中的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特征,可用于解决矿产、地质构造和地震研究问题。常通过视电阻率、自然电位和地电流的观测来研究。
  • 7、1.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。旧制田赋分夏税﹑秋粮,丁赋有市民﹑乡民﹑富民﹑佃民﹑客民等,区分为上中下则,清代合而为一。 2.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五.紫花地丁》;又《菜二.蒲公英》。 3.即佃户。参见"地客"。
  • 8、1.出租土地的人家。对佃户而言。
  • 9、1.地震。
  • 10、1.在地面下挖成的洞。
  • 11、1.即马铃薯。又叫土豆。
  • 12、1.犹区域,指地面上的某一段。
  • 13、1.即碓。舂米用具。
  • 14、1.古谓大地的耳朵。 2.葛仙米的俗称。藻类。可供食用。我国各地都有分布,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。 3.一种地衣类植物。可食用。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,以湖北﹑安徽两省产量最高。参阅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菜五.地耳》。
  • 15、①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:地方政府。 ②处所;部位;领域:学校在什么地方|什么地方疼|桀、纣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,地方甚大,战卒甚众,而身死国亡。 ③部分;方面:这话有对的地方|有些地方你欠考虑。 ④地保:令他们报个“暴病身亡”,合族中及地方共递一张保呈。 ⑤本地;当地:地方上的老百姓个个拥护李书记。
  • 16、1.军队的驻地。 2.分封之地;领地。 3.地区,地段。 4.犹地位。 5.犹地步。
  • 17、1.通称"扫帚菜"。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多分枝,叶线状披针形,开黄绿色小花,茎可做扫帚。果实叫地肤子,扁圆形,有翅,可入中药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五.地肤》。
  • 18、1.大地的符瑞。 2.宋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。
  • 19、1.迷信说法,人世之外,另有世界,设有百官,专管鬼魂死人的,称为地府。又称阴间。
  • 20、1.犹邻人,住处相近的人。
  • 21、1.犹言内地,腹地。 2.指大地的深处。
  • 22、1.即土膏。鸦片的别名。
  • 23、1.亦作"地格"。 2.旧时命相家指人的下颔。谓地阁方圆为福相。
  • 24、1.见"地阁"。

上地的相关查询

上地的意思解释、上地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