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ú yǐ  ]
  • ㄩˊ 一ˇ
  • GF C

于以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犹言于何。在何处。

⒉  犹言于何。用什么。

⒊  犹言至于。

⒋  犹是以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言于何。在何处。

《诗·召南·采蘩》:“于以采蘩?于沼于沚。”

⒉  犹言于何。用什么。

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:“于以盛之?维筐及筥。于以湘之?维錡及釜。”
南朝 宋 颜延之 《阳给事诔》:“皇上嘉悼,思存宠异。于以赠之?言登给事。”

⒊  犹言至于。

《文选·郭璞<江赋>》:“阳鸟爰翔,于以玄月。”
李善 注引 郭璞 曰:“《国语》云‘至于玄月’也。”

⒋  犹是以。

宋 王禹偁 《大阅赋》:“御幄立而天开,教场平而霜劲。雷动风行,千骑万乘,于以威八荒,于以安百姓。”
宋 王禹偁 《日月光天德赋》:“观其日之始也……龙吐焰而氛霾荡尽,乌腾晶而魑魅潜藏。于以瑞呈五色,于以明列三光。”
因此;是以。 明 方孝孺 《祭王文节公》:“先生平生大节因得陈於殿陛,而达於旒扆之前。於以有学士之赠,於以有文节之謚。”

于以(yu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纡意[yū yì ]

    1.委屈己意而奉承他人。

  • 2、予以[yú yǐ ]

    1.给以。

  • 3、伛翼[yǔ yì ]

    1.谓鸟以翼覆盖掩护。伛,通"妪"。

  • 4、浴衣[yù yī ]

    1.专供洗澡穿的衣服。

  • 5、浴沂[yù yí ]

    1.语出《论语.先进》:"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"谓在沂水洗澡。后多用"浴沂"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。

  • 6、余衣[yú yī ]

    1.别的衣服。 2.谓剩下来的衣片。

  • 7、余义[yú yì ]

    1.主旨以外的意义﹑内容。 2.指字的本义之外的派生义﹑通假义。

  • 8、余忆[yú yì ]

    1.残留的思念﹑忆念。

  • 9、余议[yú yì ]

    1.谓馀留可议的政事。

  • 10、余邑[yú yì ]

    1.指足供祭祀以外的其馀的封邑。

于以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犹言以后,表示时间在后。 2.犹言以下,表示等第或位置在下。
  • 2、1.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早的时期。 2.泛指从前,以往。
  • 3、1.犹以下。
  • 4、1.表示品第﹑数量﹑级别﹑位置等在某一点之上。 2.表示时代在前的,犹言以前。 3.指前面的话或文字。
  • 5、1.按一定的时间。 2.及时,即时。
  • 6、1.因此。 2.犹言用这,拿这。
  • 7、一种并不存在的假想的介质。最早被用来解释物体之间的超距作用。17世纪后用来解释为传播光和电磁波的介质。既具有一般固体的特点,如有较大的弹性系数;又无质量,完全透明,绝对静止,不受任何阻力地渗入一切物质之中。这些奇特的性质令人费解。直到20世纪初迈克耳逊莫雷实验证明以太并不存在后,才成为一个历史概念。
  • 8、1.表示在一定的范围﹑处所﹑时间﹑数量的界限之外。
  • 9、1.犹言以后。 2.用于地名之后,表示位置已过这一地点。 3.犹言以上,表示数量有余。 4.从前,以前。
  • 10、1.认为。 2.作为,用作。 3."以之为"的省略形式。犹言让他(她)做,把它作为。 4.犹而为,而成。以,而,连词。 5.犹已为,已是。以,通"已"。
  • 11、1.犹云以为,认为。
  • 12、1.表示位置﹑品第﹑级别﹑数量等在某一点之下。 2.表示时代在后的,犹言以后,以来。 3.犹而下。以,而,连词。 4.指身份或地位低下。 5.指后面的话或文字。
  • 13、1.犹以前。
  • 14、1.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。(或特指某一时间)的一段时期。 2.犹言以后。 3.拿来。 4.犹言上下﹑左右﹑表示概数。有余。 5.用于地名之后,表示位置已过这一地点。 6.指已经发生的情况。
  • 15、1.用于下半句话开头,表示上文的目的在于使下文的结果不致发生。
  • 16、1.在一定的数量﹑时间﹑处所﹑范围的界限之内。
  • 17、1.表示通过上文所说的做法,希望达到下文的目的。
  • 18、1.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晩的时期。
  • 19、1.犹云以下。指在某一点之下。 2.犹云以后,以来。
  • 20、1.连词。表示在时间﹑范围上的延伸。犹言以至,以至于。 2.连词。连接并列的词﹑词组或短句。
  • 21、便1.用于下半句话开头,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。
  • 22、1.见"以否"。
  • 23、1.犹言一定,必定。
  • 24、1.亦作"以不"。 2.犹言与否。表疑问之词,其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"吗"。不,同"否"。

于以的相关查询

于以的意思解释、于以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