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hì shēnɡ  ]
  • ㄕˋ ㄕㄥ
  • WFFY TGD

侍生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明清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。一般用于名帖。明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,清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,均自称侍生。平辈之间,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,亦有谦称侍生的。

⒉  旧时对于同辈或晩辈的妇人,在名帖和联幛上都称“侍生”。《称谓录》卷三十二:“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。”当面口头也可称侍生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明 清 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。一般用于名帖。 明 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, 清 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,均自称侍生。平辈之间,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,亦有谦称侍生的。

明 王世贞 《觚不觚录》:“相传司礼首监与内阁刺用单红纸,而内阁用双红帖答之,然彼此俱自称侍生,无他异也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帖上写着:‘侍生 熊羆 顿首拜。’”
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话》卷二:“翰林故事,初入馆,於前辈投刺书侍生,而口称学生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﹝ 时知县 ﹞回到衙门,差 翟买办 持个侍生帖子去约 王冕。”

⒉  旧时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人,在名帖和联幛上都称“侍生”。

《称谓录》卷三十二:“今於輓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。”
当面口头也可称侍生。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五回:“迂奶奶 吃了一惊道:‘他有甚么事犯到 福建 去,要那边电札来拿他?’知县道:‘这个,侍生那里知道,大约 福建 那边有人把他告发了。’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明、清两代翰林院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。明代翰林,入馆后七科者称晚生,后三科者称侍生。

⒉  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人,皆自称侍生。

《称谓录·卷三二·自称·侍生》:「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。」

⒊  旧时地方官拜访乡绅,于名帖上自称侍生,以示谦虚。

《儒林外史·第一回》:「说罢,辞了危素,回到衙问,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。」

法语翻译

(wir)​ Älteren

侍生(shi sheng)同音词

  • 1、施生[shī shēnɡ ]

    1.谓判生者罪。 2.给人以生路。 3.谓生育万物。

  • 2、世绳[shì shénɡ ]

    1.社会的礼法。

  • 3、市升[shì shēnɡ ]

    1.市制容量的主单位。市升以上有市斗﹑市石,市升以下有市合﹑市勺﹑市撮,均以十进。通称升。

  • 4、市声[shì shēnɡ ]

    1.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。

  • 5、湿生[shī shēnɡ ]

    1.亦作"湿生"。 2.佛教语。众生形成的四种形态之一。谓从湿而生,如腐肉中生蚤﹑虱之类。

  • 6、师生[shī shēnɡ ]

    1.老师和学生的合称。 2.科举时代考官与考试中选者亦称师生。

  • 7、失声[shī shēnɡ ]

    ①控制不住而发出声音:痛得失声大叫|吓得失声喊起来。 ②因十分悲伤而哭泣得不成声音:失声痛哭|失声抽泣。

  • 8、诗声[shī shēnɡ ]

    1.指古代诗歌的词和曲调。 2.作诗的名声。 3.吟诗的声音。

  • 9、诗圣[shī shènɡ ]

    1.指唐杜甫。语本宋秦观《韩愈论》﹕"犹杜子美之于诗﹐实积众家之长……孟子曰:'伯夷﹐圣之清者也﹔伊尹﹐圣之任者也﹔柳下惠﹐圣之和者也﹔孔子﹐圣之时者也。孔子之谓集大成。'呜呼﹐杜氏﹑韩氏亦集诗之大成者欤。" 2.指唐李白。 3.指清杜浚。 4.泛指杰出的诗人。

  • 10、十升[shí shēnɡ ]

    1.指经线为八百缕的麻布。古代布以经线八十缕为一升。(1)丧服小功服之一的衣料。《礼记.间传》:"小功十升﹑十一升﹑十二升……此哀之发于衣服者也。"(2)泛指粗布。《晏子春秋.杂下十九》:"晏子相齐,衣十升之布,脱粟之食,五卵﹑苔菜而已。"

侍生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生成爻辞。
  • 2、1.简单加工而未精制的药物。亦指天然药材。
  • 3、1.犹生涯,职业。 2.产业;资财。 3.从事某种产业。
  • 4、1.即太一。神名。
  • 5、1.指物体表面寄生的菌藻类植物。 2.夏衣。
  • 6、1.产生怀疑。
  • 7、西1.佛教语。往生西方净土。
  • 8、①生养繁殖:休养生息|户口生息甚难,而凋耗甚易。 ②生活;生存:以前那里建筑过房屋,有人生息在里边|行行求饮食,欲以助生息。 ③生利息;收益:将银子存放到钱庄里生息去|田产庄宅,广有生息。 ④积聚:生息力量。 ⑤生气;活跃的气息:全无生息。
  • 9、1.活犀牛。 2.以喻容貌丑陋者。 3.借指劲兵。 4.指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。
  • 10、1.馈赠的粮食或牲口等。
  • 11、1.产生嫌隙或事端。
  • 12、1.鲜活。 2.增添鲜丽。
  • 13、1.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。
  • 14、1.谓产生贤良的思想。 2.谓生养贤良之人。
  • 15、1.羡慕。
  • 16、1.长相;相貌。 2.犹性情。
  • 17、1.散发香气。 2.指芸香。 3.麝香品类之一。
  • 18、1.活人的塑像或画像。亦指比照人物生时的容貌形象制作的塑像或画像。 2.相貌。
  • 19、1.未漂煮过的丝织品。古时多用以作画,因亦以指画卷。
  • 20、1. 含硝酸盐的碎砾或产于智利和秘鲁的硝酸钠沉积岩。
  • 21、1.犹自小;幼小。
  • 22、1.深晓,精通。
  • 23、1.谓孝子丁忧哀不灭性。
  • 24、也叫属相。古人用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以纪年,它们依次是子鼠、丑牛、寅虎、卯兔、辰龙、巳蛇、午马、未羊、申猴、酉鸡、戌狗、亥猪。人生在某年,即肖某种动物。

侍生的相关查询

侍生的意思解释、侍生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