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ménɡ shà  ]
  • ㄇㄥˊ ㄕㄚˋ
  • JEL TFE

盟歃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古代结盟时杀牲歃血以向神立誓表诚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代结盟时杀牲歃血以向神立誓表诚。

南朝 陈 徐陵 《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王书》:“若彼鬼神有知,寧可斯背;鬼神无知,何用盟歃。”
唐 杜甫 《草堂》诗:“中宵斩白马,盟歃气已麤。”
唐 权德舆 《读<穀梁传>》诗之一:“羣臣自盟歃,君政如赘旒。”
清 吴伟业 《矾清湖》诗:“草草十数人,盟歃起里閭。”

盟歃(meng sha)同音词

  • 1、猛杀[měnɡ shā ]

    1.无,没有。

盟歃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歃血时宣读的盟词。
  • 2、1.歃血盟会。
  • 3、1.歃血为盟。
  • 4、古代几方相会结盟时的一种仪式。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诚。一说手指蘸血涂在口四周:歃血定盟。
  • 5、血为誓以牲血涂于口旁起誓,表示决心。
  • 6、血而盟泛指发誓订盟。同“歃血为盟”。
  • 7、血为盟歃血:古代会盟,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,表示诚意;盟:宣誓缔约。泛指发誓订盟。
  • 8、啑啑1.象声词。虫鸣声。
  • 9、啑喋1.鸟或鹅鸭吃食。
  • 10、啑血同‘喋血 ’。
  • 11、濈濈1.聚集貌。 2.汗出。 3.象声词。细碎的声音。
  • 12、濈湿1.谓角聚集,耳摇动。形容牛羊多。语本《诗.小雅.无羊》:"尔羊来思,其角濈濈。尔牛来思,其耳湿湿。"
  • 13、菨蒌1.古代棺木的装饰。
  • 14、沙鹭1.栖息在沙滩或沙洲上的鹭鸶。
  • 15、沙麓1.见"沙鹿"。
  • 16、沙轮1.即砂轮。详"砂轮"。
  • 17、沙罗1.见"沙锣"。
  • 18、沙锣1.亦作"沙罗"。 2.一种打击乐器,行军时又作为盥洗用具。
  • 19、沙霾1.大气层中悬浮着大量沙尘而形成的混浊现象。
  • 20、沙莽1.谓广阔的沙地,大漠。
  • 21、沙帽1.即纱帽。古代君主或贵族﹑官员所戴的一种帽子。亦借指官员。
  • 22、沙门①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,佛教盛行后,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男性僧侣。 ②指佛门:秉教沙门,皈依善果。
  • 23、沙弥佛教出家五众(其余四众为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尼、式叉摩那)之一。指七岁以上、二十岁以下依戒律出家,已受十戒,但未受具足戒的男性修行者,在中国俗称小和尚;女性修行者则称沙弥尼,在中国俗称小尼姑。
  • 24、沙米1.草本植物东蘠的子。多生长于沙地,可以做饭,因名。

盟歃的相关查询

盟歃的意思解释、盟歃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