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hà shī  ]
  • ㄐ一ˊ ㄕ
  • IKBY IJO

濈湿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谓角聚集,耳摇动。形容牛羊多。语本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:“尔羊来思,其角濈濈。尔牛来思,其耳湿湿。”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角聚集,耳摇动。形容牛羊多。

语本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:“尔羊来思,其角濈濈。尔牛来思,其耳湿湿。”
明 归有光 《褚隐君墓碣》:“草莽广荐,羊牛濈湿。”

濈湿(sha shi)同音词

  • 1、沙虱[shā shī ]

    1.亦作"沙虱"。 2.一种细小而极毒的虱子。 3.石蚕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虫一.石蚕》。

  • 2、沙石[shā shí ]

    1. 沙和碎石子。

  • 3、沙市[shā shì ]

    1.沙滩边或沙洲上的市集。

  • 4、沙势[shā shì ]

    1.犹模样,样子。

  • 5、砂石[shā shí ]

    1.砂土和石子。

  • 6、煞实[shà shí ]

    1.确实。

  • 7、煞是[shà shì ]

    1.确是;极是。

  • 8、霎时[shà shí ]

    1.片刻﹐一会儿。

  • 9、唼食[shà shí ]

    1.犹咬;吞食。

  • 10、硰石[shā shí ]

    1.古地名。在今山西省宁武县境。

濈湿词语接龙

  • 1、湿1.潮湿温暖,暖和。奥,通"燠"。
  • 2、湿1.亦作"湿痹"。同"湿痹"。
  • 3、湿1.低劣。
  • 4、湿1. 富含土壤水分的土地(如沼泽、泥炭地)。
  • 5、湿1.潮湿。
  • 6、湿又称“大气湿度”。气象要素之一。空气中水汽的含量或潮湿的程度。常见的表示形式有:绝对湿度、相对湿度、水汽压、露点或霜点混合比、比湿、饱和差等。是决定云、雾、降水等的重要因素,也是影响水分、土壤蒸发及植物蒸腾的主要条件。一般自沿海向内陆、自低空向高空递减。
  • 7、湿1. 化纤和人造纤维制造工程中,纺丝溶液由纺丝泵压入喷丝头,然后,以细流形式从喷丝头细孔中喷入凝固浴中,凝固成为纤维丝。
  • 8、湿1.潮湿的风。
  • 9、湿1.指蝼蛄。
  • 10、湿1.佛教语。指湿生与化生。
  • 11、湿1.雨季。近赤道地区晴天与雨天往往各绵延半年,故一年之中可分干湿两季。
  • 12、湿1.中医称患湿气病的人。
  • 13、湿1.梵语?iva的音译,意译"自在"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。为毁灭之神﹑苦行之神﹑舞蹈之神。佛经中称为"大自在天",住色界之顶。
  • 14、湿1.潮湿之气。 2.指湿疹﹑手癣﹑脚癣等病症。
  • 15、湿1.潮湿闷热。 2.中医称温病的一种。表现为发热﹑头痛﹑身重而痛﹑腹满少食﹑小便短赤而黄﹑舌苔黄腻等。
  • 16、湿1.低湿。
  • 17、湿1.亦作"湿润"。 2.潮湿而润泽。
  • 18、湿1.亦作"湿生"。 2.佛教语。众生形成的四种形态之一。谓从湿而生,如腐肉中生蚤﹑虱之类。
  • 19、湿湿1.小解。
  • 20、湿1. 被液体浸透。如: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。
  • 21、湿1.中医学病名。外感热病之一,古代统属伤寒。后世认为本病由湿蕴于内,再感温邪而成。病情缠绵,病程较长,变症较多,有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的不同。
  • 22、湿1.亦作"湿下"。 2.指声音低微。
  • 23、湿1.亦作"湿响"。 2.谓声响低沉。
  • 24、湿1.亦作"湿疫"。 2.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。

濈湿的相关查询

濈湿的意思解释、濈湿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