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cì fēi  ]
  • ㄘˋ ㄈㄟ
  • UQ HD

次非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古勇士名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勇士名。 《吕氏春秋·知分》:“荆 有 次非 者,得寳剑于 干遂。还反涉 江,至於中流,有两蛟夹绕其船。 次非 谓舟人曰:‘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?’船人曰:‘未之见也。’ 次非 攘臂祛衣拔寳剑曰:‘此 江 中之腐肉朽骨也。弃剑以全己,余奚爱焉?’於是赴 江 刺蛟,杀之而復上船。舟中之人皆得活。参见“荆軻”、“佽非”。

荆王 闻之,仕之执圭。”
汉 王充 《论衡·龙虚》:“荆 次非 渡 淮,两龙绕舟。”
一说即 荆轲。晋 张华 《博物志》卷八:“荆軻 字 次非。渡,鮫夹船, 次非 不奏,断其头而风波静除。”

次非(ci fei)同音词

  • 1、辞费[cí fèi ]

    1.说废话﹔罗唆。

  • 2、疵废[cī fèi ]

    1.谓非议人家的过失﹐认为应废黜不用。

  • 3、词费[cí fèi ]

    1.耗费言词。

  • 4、佽飞[cì fēi ]

    1.即佽非。春秋楚勇士。唐李白《观佽飞斩蛟龙图赞》:"佽飞斩长蛟﹐遗图画中见。"金元好问《观淅江涨》:"佽飞斗蛟鳄﹐燃犀出麟介。"后亦泛指勇士。 2.汉武官名。少府属下左弋,自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"佽飞",掌弋射。《汉书.冯奉世传》:"今发三辅﹑河东﹑弘农越骑﹑迹射﹑佽飞﹑彀者﹑羽林孤儿及呼速絫﹑嗕种﹐方急遣。"后亦泛指武官。

  • 5、佽非[cì fēi ]

    1.人名。相传为春秋时楚国勇士。

  • 6、刺蜚[cì fēi ]

    1.见"刺蜚绣"。

  • 7、赐绯[cì fēi ]

    1.赐给绯色的官服。唐代五品﹑四品官服绯,后世服绯品级不尽相同。 2.指唐玄宗把骰子的四点饰以朱色之事。

次非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不正当的行为﹔恶行。
  • 2、1.《六韬.文师》载﹕文王将往渭水边打猎﹐行前占卜﹐卜辞曰﹕"田于渭阳﹐将大得焉﹐非龙非彲﹐非虎非罴﹐兆得公侯。天遣汝师以之佐昌。"后果见太公坐渭水边垂钓﹐与之语而大悦﹐遂同车而归﹐拜为师。古熊罴连称﹐后遂以"非熊"为姜太公代称。
  • 3、1.见"非烟"。
  • 4、1.谓不急之务。 2.佛教语。谓非命之业。特指非命而死﹐包括横死(非由前世之业因﹐实由现世的灾难而死)和夭死(人寿皆有定命﹐不得其定命而早死)。
  • 5、1.《诗.小雅.斯干》﹕"无非无仪﹐唯酒食是议﹐无父母诒罹!"郑玄笺﹕"仪﹐善也。妇人无所专于家事﹐有非﹐非妇人也﹔有善﹐亦非妇人也。"后以"非仪"指妇女的是与非﹐善与恶。《孔子家语.本命》﹕"﹝女子﹞教令不出于闺门﹐事在供酒食而已﹐无阃外之非仪也。"一说为违命专擅﹐无三从之德。参阅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卷十九。 2.违背礼仪。
  • 6、1.见"非彝"。
  • 7、1.亦作"非夷"。 2.不合常规的法度。
  • 8、1.不义﹐不合乎道义。 2.不合经义﹐违反经义。
  • 9、责备:无可~。
  • 10、1.犹言出乎意外。 2.恶意。
  • 11、1.犹蜚语﹐流言。 2.无礼的话﹔不正经的话。
  • 12、1.非议和称誉。
  • 13、1.怨恨。
  • 14、1.指庆云。
  • 15、1.意外的灾祸。
  • 16、1.反对战争。
  • 17、1.犹非难。
  • 18、1.不但﹔不仅。
  • 19、1.非其职守﹐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。
  • 20、1.语出《史记.齐悼惠王世家》﹕"深耕穊种﹐立苗欲疏﹔非其种者﹐鉏而去之。"原指植物的异株﹑劣种。后用以指异民族﹐含有鄙意。
  • 21、全称“阿非利加洲”。在东半球的西南部,西濒大西洋,东临印度洋,北靠地中海。面积3020万平方千米,为世界第二大洲。人口748亿(1996年)。高原面积广大,地势东南高、西北低。绝大部分属热带气候。动植物种类繁多。金刚石、黄金、钴等矿产资源丰富。盛产多种经济作物。居民以黑种人为主,撒哈拉沙漠以北主要是属白种人的阿拉伯人。共有五十五个国家和地区。
  • 22、1.周时人﹐也写作飞子﹐善养马。周孝王召使主养马于汧水﹑渭水之间。后封于秦(今甘肃张家川东)﹐为周的附庸﹐邑之秦﹐使复续嬴氏祀﹐号曰秦嬴﹐是为秦始封之祖。
  • 23、1.诽谤﹔诋毁。非﹐通"诽"。
  • 24、1.非同族之人。

次非的相关查询

次非的意思解释、次非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