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ān yì  ]
  • ㄙㄢ 一ˋ
  • DG UWL

三益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谓直、谅、多闻。语本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孔子曰: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”

⒉  借指良友。

⒊  指梅、竹、石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直、谅、多闻。

语本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孔子 曰: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”
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臣自惟无三益之才,不敢处三损之地。”
晋 慧远 《庐山东林杂诗》:“妙同趣自均,一悟超三益。”
宋 苏轼 《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》:“朕重失此三益之友,而閔劳以万几之烦。”

⒉  借指良友。

晋 挚虞 《答杜育》诗:“赖兹三益,如琢如切。”
南朝 梁 江淹 《杂体诗》之二二:“素心正如此,开径望三益。”
宋 梅尧臣 《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》诗:“风物稍佳时,把酒会三益。”

⒊  指梅、竹、石。

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五:“东坡 赞 文与可 梅竹石云:‘梅寒而秀,竹瘦而寿,石丑而文,是为三益之友。’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语本三益指直、谅、多闻。亦指良朋、益友。晋·挚虞〈答杜育〉诗:「赖兹三益,如琢如切。」

《论语·季氏》:「孔子曰:『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,益矣。』」
《后汉书·卷二八下·冯衍传》:「臣自惟无三益之才,不敢处三损之地,固让而不受之。」
《文选·江淹·杂体诗·陶征君》:「素心正如此,开迳望三益。」

三益(san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三一[sān yī ]

    1.传说中的天一﹑地一﹑太一三神。 2.道家语。指由精﹑神﹑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。 3.指基督教所宣称的三位一体之说。

  • 2、三衣[sān yī ]

    1.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。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。一种叫僧伽棃,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,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;一种叫郁多罗僧,即上衣,礼诵﹑听讲﹑说戒时穿着;一种叫安陀会,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,即内衣。亦泛指僧衣。

  • 3、三医[sān yī ]

    1.指古名医矫氏﹑俞氏﹑卢氏。《列子.力命》:"季梁得疾,七日大渐……终谒三医:一曰矫氏,二曰俞氏,三曰卢氏,诊其所疾。"后泛指良医。

  • 4、三揖[sān yī ]

    1.指卿﹑大夫﹑士。以其皆为君所揖礼,故云。

  • 5、三仪[sān yí ]

    1.礼之三仪。 2.谓天﹑地﹑人。 3.观察天文的仪器,即黄道仪。唐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制造。表里三重,状如十字,由六合仪﹑三辰仪﹑四游仪三部分构成,铜质。贞观七年制成,置于凝晖阁,用以测候,已亡失。见《新唐书.天文志一》。

  • 6、三夷[sān yí ]

    1.古代居住在浙江东南沿海的三个部族,是百越的一支。

  • 7、三彝[sān yí ]

    1.夏﹑商﹑周三代行灌祭时所用的三种酒器。

  • 8、三已[sān yǐ ]

    1.谓三度或多次罢官。语出《论语.公冶长》:"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,无喜色;三已之,无愠色。"

  • 9、三弋[sān yì ]

    1.犹三禽。

  • 10、三异[sān yì ]

    1.指汉中牟令鲁恭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。

三益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充实边境。
  • 2、1.增加兵力;增援。
  • 3、1.多招讪谤。
  • 4、1.直接或间接有益于人类的昆虫。如吐丝的蚕,酿蜜和传播花粉的蜜蜂,捕食农业害虫的螳螂﹑瓢虫﹑蜻蜓等。
  • 5、1.给牛马牲口加草料。
  • 6、1.犹好处。
  • 7、副词。更加;越发:事情发展益发不可收拾。
  • 8、1.增加封邑。
  • 9、1.虫名。又称无舌。中医入药。
  • 10、1.更加;越发。
  • 11、1.增加赋税。
  • 12、1.禹臣伯益与后稷的并称。
  • 13、1.增兵。
  • 14、1.长进;增进。
  • 15、1.增高爵位。
  • 16、1.犹益兵。
  • 17、1.犹益寿。
  • 18、1.即茺蔚。草药名。
  • 19、1.犹益寿。
  • 20、1.能捕食害虫﹑害兽,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益的鸟类,如燕子﹑杜鹃﹑猫头鹰等。
  • 21、1.中医采用的一种补益气虚的治病方法。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﹑气短懒言﹑面色苍白﹑神疲无力﹑肌肉消瘦等症。
  • 22、1.谓多次派人。
  • 23、1.谓充实人口。
  • 24、1.加赐食邑。

三益的相关查询

三益的意思解释、三益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