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ǐ xiàn  ]
  • ㄅ一ˇ ㄒ一ㄢˋ
  • KFL EGC

鄙县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边鄙小县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边鄙小县。亦用以谦称本县。

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:“﹝ 梁王 ﹞车旗皆帝所赐也,即欲以侘鄙县,驱驰国中,以夸诸侯。”

鄙县(bi xian)同音词

  • 1、逼限[bī xiàn ]

    1.强迫限定。

  • 2、诐憸[bì xiān ]

    1.指谄佞奸邪的世俗之论。

  • 3、币献[bì xiàn ]

    1.贡献礼物。

  • 4、必先[bì xiān ]

    1.唐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。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,有推敬之意。 2.以称下第的同人。

  • 5、毕现[bì xiàn ]

    1.全部显露;毕真。

  • 6、碧鲜[bì xiān ]

    1.青翠鲜润的颜色。 2.语出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"檀栾婵娟,玉润碧鲜。"原用以形容竹的色泽。后因以"碧鲜"为竹的别名。

  • 7、碧藓[bì xiǎn ]

    1.青苔。 2.指绿竹。 3.喻霉斑。

  • 8、蔽贤[bì xián ]

    1.埋没贤能的人。

  • 9、避贤[bì xián ]

    1.犹让贤。

  • 10、避嫌[bì xián ]

    避开嫌疑。

鄙县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恶霸。
  • 2、1.县与鄙。均古代行政区划之名。 2.泛指所属之县与鄙。
  • 3、1.爵名。晋代侯﹑伯﹑子﹑男皆封以县;历代因之。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,称为开国县伯﹑开国县子。元有县子﹑县男﹑无县伯。明废。
  • 4、1.垂帘。指小户人家。
  • 5、1.一县之行政长官。秦汉时人口万户以上的称县令,万户以下的称"县长"。唐宋以后有所更改,至民国时,又改称"县长"。
  • 6、1.谓上下陡坡时牵引车身。 2.古代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。 3.悬置其车。谓辞官致仕。 4.指致仕之年,一般为七十岁。
  • 7、1.官名。秦汉于诸县置丞,以佐令长,历代因之。
  • 8、1.县治所在的城镇。
  • 9、1.驿传。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匹车辆。
  • 10、1.指钟磬等悬挂乐器。
  • 11、1.鹑鸟尾秃,似衣衫褴褛。因以"县鹑"形容衣服破烂。
  • 12、1.县和道。汉制,邑有少数民族杂居者称道,无者称县。 2.通行全县或县与县之间的道路。
  • 13、1.汉时西域山名。其山溪谷不通,以绳索悬缒而过,故名。
  • 14、1.凭空臆断。
  • 15、1.缺乏。
  • 16、1.亦作"县法"。 2.古代公布法令,皆悬在阙下,使众周知,故称颁布法令为"县法"。
  • 17、1.亦作"县份"。 2.即县。但不与专名连用。
  • 18、1.见"县分"。
  • 19、1.古制庶人死后以绳束棺下穴覆土埋葬,称"县封"。
  • 20、1.指县衙发出的文书。多为拘捕传讯等事。
  • 21、1.远隔。 2.悬殊,相差极远。
  • 22、1.春秋时,楚君称王,其县大夫亦僭称公。 2.爵名。晋时始置县公之爵,历代因之,亦谓之开国县公,明以后废。
  • 23、1.悬赏征求。
  • 24、1.古代庙堂用的大鼓。 2.比喻海涛轰鸣。

鄙县的相关查询

鄙县的意思解释、鄙县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