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ái shā  ]
  • ㄅㄞˊ ㄕㄚ
  • RRR IIT

白沙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白色沙砾。

⒉  即白鲨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白色沙砾。

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”
《晋书·五行志中》:“元康 中, 京洛 童謡曰:‘南风起,吹白沙,遥望 鲁国 何嵯峨?千岁髑髏生齿牙。’”
唐 李白 《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》诗:“六月南风吹白沙, 吴 牛喘月气成霞。”

⒉  即白鲨。
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鳞四·鲛鱼》:“古曰鮫,今曰沙,是一类而有数种也……其背有珠文,如鹿而坚彊者,曰鹿沙,亦曰白沙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白色的沙。

唐·李白〈题宛溪馆〉诗:「白沙留月色,绿竹助秋声。」

⒉  地名。位于江西省鄱阳县西。

⒊  乡镇名。参见「白沙乡」条。

⒋  动物名。一种鲛鱼。软骨鱼纲,体柔软。长约一丈左右,性敏捷而贪,常捕食他鱼。

英语翻译

Baisha (common place name)​, Baisha Lizu autonomous county, Hainan, Baisha or Paisha township in Penghu county 澎湖縣|澎湖县[Peng2 hu2 xian4] (Pescadores Islands)​, Taiwan

白沙(bai sha)同音词

  • 1、白纱[bái shā ]

    1.白色的纱。

  • 2、摆杀[bǎi shā ]

    1.击杀。

白沙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栖息在沙滩或沙洲上的鹭鸶。
  • 2、1.见"沙鹿"。
  • 3、1.即砂轮。详"砂轮"。
  • 4、1.见"沙锣"。
  • 5、1.亦作"沙罗"。 2.一种打击乐器,行军时又作为盥洗用具。
  • 6、1.大气层中悬浮着大量沙尘而形成的混浊现象。
  • 7、1.谓广阔的沙地,大漠。
  • 8、1.即纱帽。古代君主或贵族﹑官员所戴的一种帽子。亦借指官员。
  • 9、①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,佛教盛行后,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男性僧侣。 ②指佛门:秉教沙门,皈依善果。
  • 10、佛教出家五众(其余四众为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尼、式叉摩那)之一。指七岁以上、二十岁以下依戒律出家,已受十戒,但未受具足戒的男性修行者,在中国俗称小和尚;女性修行者则称沙弥尼,在中国俗称小尼姑。
  • 11、1.草本植物东蘠的子。多生长于沙地,可以做饭,因名。
  • 12、1.沙田上耕作的民丁。亦指由沙民组成的乡兵。
  • 13、1.摩挲,抚摩。引申谓亲近。
  • 14、荒漠的一种,指沙质荒漠。地表覆盖大片流沙,广泛分布各种沙丘。按分布纬度可分为热带沙漠和温带沙漠。世界上面积最大沙漠是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。中国的沙漠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最大。
  • 15、1.杉的一种。宋范成大《桂海虞衡志.草木》:"沙木与杉同类﹐尤高大﹐叶尖成丛﹐穗少与杉异。"一说杉树的别称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木一.杉》。
  • 16、1.见"沙漠"。
  • 17、1.装着沙的袋子。 2.楚汉相争时,韩信与楚将龙且夹潍水作战,信令以沙囊堵潍水上流,待楚军渡水时,撤囊放水冲淹,大败楚军。见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。后遂用为典实。 3.鸟类的消化器官。位于胃与小肠之间。
  • 18、1.沙滩或沙洲上的水鸟。
  • 19、1.黄牛。 2.比喻忠实诚恳为别人服务的人。
  • 20、1.栖息于沙滩﹑沙洲上的鸥鸟。
  • 21、1.亦作"沙卤"。 2.指含沙多和碱性重的土质。
  • 22、鹿1.亦作"沙麓"。 2.古山名。一说古地名。故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。《春秋.僖公十四年》:"秋,八月辛卯,沙鹿崩。"杜预注:"沙鹿,山名。平阳元城县东有土山。"《公羊传.僖公十四年》:"沙鹿崩。沙鹿者何?河上之邑也。"据《后汉书.元后传》载,春秋晋国有史官以为沙麓崩陷乃"阴为阳雄﹐土火相乘"之象﹐断言六百四十五年后宜有圣女兴。因以"沙鹿"作为颂扬皇太后﹑皇后之词。
  • 23、1.使水通过沙粒层把所含杂质分离出去。
  • 24、1.沙滩上的路;沙石路。 2.指唐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。 3.即沙线。

白沙的相关查询

白沙的意思解释、白沙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