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ì dì  ]
  • 一ˋ ㄉ一ˋ
  • UJN F

意地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犹心地。佛教认为意是支配一身之所和滋生万事之处,故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心地。佛教认为意是支配一身之所和滋生万事之处,故称。

南朝 齐 萧子良 《净住子·发愿庄严门》:“原众恶所起皆缘意地贪、瞋、痴也,自害害他,勿过於此,故经号为根本三毒。”

意地(yi di)同音词

  • 1、逸地[yì dì ]

    1.空旷之地。

  • 2、一滴[yì dī ]

    1.液体的一个小点。 2.一点儿,表示少量。

  • 3、一笛[yì dí ]

    1.指一支笛的声音。 2.喻轻微的风声。

  • 4、一地[yí dì ]

    1.一处地方。 2.同一地方。 3.到处。 4.犹一味,总是。 5.犹满地。

  • 5、一递[yí dì ]

    1.表示交替而作同样的动作。 2.多叠用,表示两种情况交替。

  • 6、谊谛[yì dì ]

    1.犹谊理。

  • 7、翳地[yì dì ]

    1.谓树荫覆盖的土地。

  • 8、异地[yì dì ]

    1.他乡;外国。 2.异处,在不同地方。

  • 9、夷狄[yí dí ]

    1.古称东方部族为夷﹐北方部族为狄。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。 2.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。 3.视为夷狄。

  • 10、义地[yì dì ]

    1.旧时由私人或团体设置埋葬贫民的公共坟场。

意地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方言。马铃薯。
  • 2、1.大地的特征和规律。 2.地下通道。 3.谓技能﹑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够标准。 4.谓为人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。
  • 3、1.大地的本性;大地的德化恩泽。 2.谓大地赐恩。 3.土地所产之物,指五谷。
  • 4、1.指大地的低凹处。 2.地面之下。
  • 5、1.所在的地方。
  • 6、地球内部不稳定的自然电流。其在地下空间中的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特征,可用于解决矿产、地质构造和地震研究问题。常通过视电阻率、自然电位和地电流的观测来研究。
  • 7、1.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。旧制田赋分夏税﹑秋粮,丁赋有市民﹑乡民﹑富民﹑佃民﹑客民等,区分为上中下则,清代合而为一。 2.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五.紫花地丁》;又《菜二.蒲公英》。 3.即佃户。参见"地客"。
  • 8、1.出租土地的人家。对佃户而言。
  • 9、1.地震。
  • 10、1.在地面下挖成的洞。
  • 11、1.即马铃薯。又叫土豆。
  • 12、1.犹区域,指地面上的某一段。
  • 13、1.即碓。舂米用具。
  • 14、1.古谓大地的耳朵。 2.葛仙米的俗称。藻类。可供食用。我国各地都有分布,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。 3.一种地衣类植物。可食用。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,以湖北﹑安徽两省产量最高。参阅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菜五.地耳》。
  • 15、①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:地方政府。 ②处所;部位;领域:学校在什么地方|什么地方疼|桀、纣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,地方甚大,战卒甚众,而身死国亡。 ③部分;方面:这话有对的地方|有些地方你欠考虑。 ④地保:令他们报个“暴病身亡”,合族中及地方共递一张保呈。 ⑤本地;当地:地方上的老百姓个个拥护李书记。
  • 16、1.军队的驻地。 2.分封之地;领地。 3.地区,地段。 4.犹地位。 5.犹地步。
  • 17、1.通称"扫帚菜"。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多分枝,叶线状披针形,开黄绿色小花,茎可做扫帚。果实叫地肤子,扁圆形,有翅,可入中药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五.地肤》。
  • 18、1.大地的符瑞。 2.宋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。
  • 19、1.迷信说法,人世之外,另有世界,设有百官,专管鬼魂死人的,称为地府。又称阴间。
  • 20、1.犹邻人,住处相近的人。
  • 21、1.犹言内地,腹地。 2.指大地的深处。
  • 22、1.即土膏。鸦片的别名。
  • 23、1.亦作"地格"。 2.旧时命相家指人的下颔。谓地阁方圆为福相。
  • 24、1.见"地阁"。

意地的相关查询

意地的意思解释、意地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