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iàn jì  ]
  • ㄅ一ㄢˋ ㄐ一ˋ
  • YOC YF

变计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应变之计。

⒉  改变原来的打算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应变之计。

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今君之怨已讎而德已报,意欲至矣,而无变计,窃为君不取也。”
清 侯方域 《南省试策四》:“边之患,非边能为患也,患在任边事者因循而不知变计,畏缩而不敢奋发。”

⒉  改变原来的打算。

鲁迅 《集外集·自传》:“但我又变计,改而学医,学了两年,又变计,要弄文学了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改变计划。

如:「他一听有台风要来,马上变计不去了。」

变计(bian ji)同音词

  • 1、变机[biàn jī ]

    1.转机。 2.变乱的征兆。

  • 2、变急[biàn jí ]

    1.变故和急难。

  • 3、变几[biàn jǐ ]

    1.指古代以玉雕彤漆等为饰的几案,有别于素几。《周礼.春官.司几筵》:"凡吉事变几﹐凶事仍几。"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"变几﹐变更其质﹐谓有饰也。"按﹐司几筵掌五几:玉几﹑雕几﹑彤几﹑漆几﹑素几。一说﹐为变换新几。郑玄注:"谓吉事﹐王祭宗庙﹐祼于室﹐馈食于堂﹐绎于祊﹐每事易几﹐神事文﹐示新之也。"孙诒让正义:"云'每事易几﹐神事文﹐示新之也'者﹐谓祼时一几﹐馈食时易一几﹐绎时又易一几﹐因祭为神事﹐其礼尚文﹐故易几以示絜新也。后郑释变为易﹐与先郑变更训同﹐而义则异。"

  • 4、辫髻[biàn jì ]

    1.发髻。

  • 5、徧积[biàn jī ]

    1.谓有所偏爱而使之聚积。

  • 6、徧祭[biàn jì ]

    1.普遍祭祀。

  • 7、辨激[biàn jī ]

    1.谓能说会道﹐好矫情立异作激切之辞。辨﹐通"辩"。

  • 8、笾祭[biān jì ]

    1.以枣栗为祭品的祭祀。

  • 9、编缉[biān jī ]

    1.见"编辑"。

  • 10、编集[biān jí ]

    1.编辑纂集。

变计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汇报情况的簿书。
  • 2、1.指计省。
  • 3、1.计谋疏失。 2.谓疏奏大计文书。
  • 4、1.财赋会计事务。
  • 5、1.计较和吝惜。
  • 6、1.指三司使的职位。
  • 7、1.谓随年终上计献物于天子。
  • 8、1.指浙江绍兴。绍兴即古之会稽﹐相传禹会诸侯计功于此﹐故名。
  • 9、1.汉张苍善算﹐以列侯居相府﹐领郡国上计﹐谓之计相。唐代称拜相的计臣为计相。宋代以称三司使。
  • 10、1.算计﹐打算。 2.料想。
  • 11、1.见"计较"。
  • 12、1.《史记.儒林列传序》﹕"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﹑敬长上﹑肃政教﹑顺乡里﹑出入不悖所闻者﹐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﹐二千石谨察可者﹐当与计偕﹐诣太常﹐得受业如弟子。"司马贞索隐﹕"计﹐计吏也。偕﹐俱也。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。"后遂用"计偕"称举人赴京会试。
  • 13、1.旧指经济学。
  • 14、1.指三司要职。
  • 15、商议:从长~ㄧ他们~着生产竞赛的办法。
  • 16、1.考虑﹔计较。
  • 17、1.宋代三司使的地位﹐与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和枢密院的枢密使相等﹐因称三司为"计省"或"计院"。
  • 18、1.古代州郡计吏。
  • 19、1.运筹谋画。 2.计量天运。
  • 20、1.古代州郡计吏用于登记﹑上报人事﹑户口﹑赋税等的帐册。 2.计算帐目。
  • 21、1.计较争执。
  • 22、1.亦作"计值"。 2.计算货物的价值。
  • 23、1.见"计直"。
  • 24、1.宋代指三司之职。

变计的相关查询

变计的意思解释、变计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