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qī qī  ]
  • ㄑ一 ㄑ一
  • NDHI NDHI
  • AA式

慽慽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悲伤貌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悲伤貌。

唐 杜甫 《严氏溪放歌》:“况我飘蓬无定所,终日慽慽忍羇旅。”
明 无名氏 《精忠记·毕命》:“谩教奴两眼泪滴如珠,终朝慽慽意如痴。”
清 纳兰性德 《卜算子·塞梦》词:“塞草晚纔青,日落簫笳动。慽慽凄凄入夜分,催度星前梦。”

慽慽(qi qi)同音词

  • 1、敧器[qī qì ]

    1.即欹器。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礼器。置于座右以戒满。

  • 2、踖踖[qì qì ]

    1.恭敬而敏捷貌。 2.惶惧不安貌。 3.惭愧貌。

  • 3、踖躩[qì qì ]

    1.喻指艰难困顿。

  • 4、祁祁[qí qí ]

    1.众多貌;盛貌。 2.舒缓貌。 3.娴静貌;和顺貌。

  • 5、颀颀[qí qí ]

    1.身长貌。 2.崇高貌。

  • 6、七七[qī qī ]

    也称“做七”。旧时丧葬风俗。流行于全国各地。人死后,每隔七天作一次佛事,设斋祭奠死者,依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,故称。

  • 7、七起[qī qǐ ]

    1.相传禹一饭七起以迎贤士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一引《鬻子》:"﹝禹﹞一馈而七起﹐曰:'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﹐恐其留吾门也。'是以四海之士皆至。"北齐刘昼《新论.诫盈》:"夏禹一馈而七起﹐周公一沐而三握发﹐食不遑饱﹐沐不及晞。"后用以称礼贤下士。

  • 8、七弃[qí qì ]

    1.七出。

  • 9、戚戚[qī qī ]

    1.相亲貌。 2.忧惧貌;忧伤貌。 3.心动貌。 4.低语声。

  • 10、岐岐[qí qí ]

    1.形容聪颖早慧。 2.飞行貌。 3.翘起貌;挺立貌。

慽慽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悲伤貌。
  • 2、鼜鼓1.古代巡夜戒守所击之鼓。
  • 3、稽首1.古时一种跪拜礼﹐叩头至地﹐是九拜中最恭敬者。 2.犹赔罪。 3.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。
  • 4、稽首磕头到地。古时表示极其恭敬的一种跪拜礼:再拜稽首|宣子拜稽首焉。
  • 5、觭介1.单独,偏于一面。
  • 6、觭梦1.怪异的梦。
  • 7、觭偶1.奇偶。单为奇,双为偶。引申为抵牾不合。觭偶之辞,为当时辩论主题之一。
  • 8、觭日1.单日。
  • 9、觭重1.偏重。
  • 10、稘岁1.周年。
  • 11、稘月1.一整月﹐匝月。
  • 12、攲侧1.倾斜。
  • 13、攲斜1.邪曲不正。 2.倾斜。
  • 14、敧侧1.偏在一边;倾斜。
  • 15、敧倒1.歪斜翻倒。
  • 16、敧器1.即欹器。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礼器。置于座右以戒满。
  • 17、敧倾1.倾斜。
  • 18、敧缺1.犹交错。敧,通"倚"。
  • 19、敧歪1.倾斜。
  • 20、敧危1.倾斜高耸。
  • 21、敧邪1.倾斜,不正。 2.引申为不正当。
  • 22、敧斜1.见"敧邪"。
  • 23、踖踧1.恭敬而又局促不安。 2.徘徊不进貌。
  • 24、踖踖1.恭敬而敏捷貌。 2.惶惧不安貌。 3.惭愧貌。

慽慽的相关查询

慽慽的意思解释、慽慽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