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qī qī  ]
  • ㄑ一 ㄑ一
  • AG AG
  • AA式

七七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旧时人死后每七天祭奠一次,最后一次是第四十九天,叫“七七”。也叫“尽七”、“满七”、“断七”

Double Seven;

引证解释

⒈  旧俗以人死后每隔七日祭奠一次,到七七四十九日止,共为七七。

《魏书·外戚传下·胡国珍》:“又詔自始薨至七七,皆为设千僧斋。”
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十老 病重,医治不痊,呜呼哀哉。 朱重 搥胸大慟,如亲父一般,殯殮成服,七七做了些好事。”
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考索·七七》:“丧家七七之期,见於《北史》《魏书》《北齐书》及 韩琦 《君臣相遇传》。又 顾亭林 《日知録》、 徐復祚 《村老委谈》、 郎瑛 《七修类藁》皆载之。要皆佛氏之説,无足深考。惟《临淮新语》谓始死七日,冀其一阳来復也。祭於来復之期,即古者招魂之义,以生者之精神,召死者之灵爽。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復,即不復矣,生者亦无可如何也。此説最通。”

⒉  数词。七的七倍,四十九。
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男不过尽八八,女不过尽七七,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。”

⒊  数词。七十七。

《南齐书·祥瑞志》:“《老子河洛讖》曰:‘年历七七水灭绪,风云俱起龙麟举。’”

⒋  指农历七月初七。参见“七夕”。

《新民歌三百首·万条蛟龙接上天》:“万条蛟龙接上天,牛郎织女笑开颜;如今车干天河水,不等七七就团圆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俗以人死每七日设奠一次,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,自此不再接受亲友的吊唁。

《醒世恒言·卷三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「朱重搥胸大恸,如亲父一般,殡殓成服,七七做了些好事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四回》:「光阴弹指,七七之期已过,范举人出门谢了孝。」

七七(qi qi)同音词

  • 1、敧器[qī qì ]

    1.即欹器。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礼器。置于座右以戒满。

  • 2、踖踖[qì qì ]

    1.恭敬而敏捷貌。 2.惶惧不安貌。 3.惭愧貌。

  • 3、踖躩[qì qì ]

    1.喻指艰难困顿。

  • 4、祁祁[qí qí ]

    1.众多貌;盛貌。 2.舒缓貌。 3.娴静貌;和顺貌。

  • 5、颀颀[qí qí ]

    1.身长貌。 2.崇高貌。

  • 6、七起[qī qǐ ]

    1.相传禹一饭七起以迎贤士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一引《鬻子》:"﹝禹﹞一馈而七起﹐曰:'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﹐恐其留吾门也。'是以四海之士皆至。"北齐刘昼《新论.诫盈》:"夏禹一馈而七起﹐周公一沐而三握发﹐食不遑饱﹐沐不及晞。"后用以称礼贤下士。

  • 7、七弃[qí qì ]

    1.七出。

  • 8、戚戚[qī qī ]

    1.相亲貌。 2.忧惧貌;忧伤貌。 3.心动貌。 4.低语声。

  • 9、岐岐[qí qí ]

    1.形容聪颖早慧。 2.飞行貌。 3.翘起貌;挺立貌。

  • 10、踦踦[qī qī ]

    1.行走困顿貌。

七七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佛教语。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。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﹑尸弃﹑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﹑拘那含﹑迦叶和释迦牟尼。诸经中名号微异,系转译之讹。见《七佛经》﹑《法苑珠林》卷八。
  • 2、1.传说辅助黄帝的七个人:风后﹑天老﹑五圣﹑知命﹑窥纪﹑地典﹑力墨(亦作力牧)。见旧题晋陶潜《集圣贤群辅录》上。
  • 3、1.指五谷和桑﹑麻。
  • 4、1.七处伏兵;七处埋伏。
  • 5、1.南朝梁陶弘景撰《真诰》二十卷,分为《运题象》﹑《甄命授》﹑《协昌期》﹑《稽神枢》﹑《阐幽微》﹑《握真辅》﹑《翼真检》七篇。后因以"七诰"泛称道教经典。
  • 6、1.星官名。属天市垣,共七星。
  • 7、1.相传三国魏曹植七步成诗,后常以"七步"形容才思敏捷。
  • 8、1.亦作"七彩"。 2.七色。
  • 9、1.见"七采"。
  • 10、1.七种作交易媒介用的宝物。
  • 11、1.《孝经.谏诤》:"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,虽无道不失其天下。"郑玄注:"七人谓三公及左辅﹑右弼﹑前疑﹑后丞。"唐玄宗注:"争谓谏也。"后以"七臣"泛指谏臣。 2.七种人臣。即法臣﹑饰臣﹑侵臣﹑谄臣﹑愚臣﹑奸臣﹑乱臣。 3.七位人臣。
  • 12、1.指日﹑月及五星。
  • 13、1.古代指二十岁。 2.指身躯。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,故称。
  • 14、中国古代社会丈夫离弃妻子的七种借口,即不顺父母、无子、淫僻、嫉妒、恶疾、多口舌、窃盗。
  • 15、1.即七体。
  • 16、1.周天子的禁卫军。 2.泛指天子的禁卫军或精锐的部队。
  • 17、1.佛教指地﹑水﹑火﹑风﹑空﹑见﹑识七种周遍一切的要素。其中前"五大"为色﹑声等境,"见大"为眼﹑耳等根,"识大"为视﹑听等识。
  • 18、1.记载死者殓葬时辰及七七期内冲犯的单子。
  • 19、1.西域龟兹(今新疆库车)人苏祗婆善弹琵琶,于北周武帝时随突厥皇后入朝,传述龟兹乐律理论。详《隋书.音乐志中》。
  • 20、1.指武功的七种德行。 2.指文治的七种德行。 3.指诗歌的七种特性。 4.隋唐时舞名。又乐曲名。
  • 21、1.特指公羊家所谓孔子作《春秋》寓褒贬的七个等级,即州﹑国﹑氏﹑人﹑名﹑字﹑子。 2.泛指七个等级。
  • 22、1.佛教语。即远行地。菩萨十地之七。在此阶位,菩萨远离三界生死烦恼,成就方便智慧,证得无相空寂。亦称已作地。相当于小乘罗汉果的阶位。见《大智度论》卷七五。《华严经.十地品》:"菩萨摩诃萨修此妙行,如是方便慧现前故,名为入七地……深智慧定心,具行六地巳;一时生方便,智慧入七地。"
  • 23、1.七部儒家经典。汉代提倡"孝治",宣扬宗法封建思想,贵族子弟先授《论语》﹑《孝径》,连同《诗》﹑《书》﹑《礼》﹑《易》﹑《春秋》五经,合称七经或七典。
  • 24、1.古乐律高低音域,自黄钟至中吕,称七调。

七七的相关查询

七七的意思解释、七七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