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jī lí  ]
  • ㄐ一 ㄌ一ˊ
  • QNW TQT

饥黎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饥民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江苏民清军交战清方档案·张勋奏折》:“今年大水,饥黎转徙,伏莽滋多。”

引证解释

⒈  飢民。

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江苏民清军交战清方档案·张勋奏折》:“今年大水,飢黎转徙,伏莽滋多。”

饥黎(ji li)同音词

  • 1、肌理[jī lǐ ]

    〈书〉皮肤的纹理:~细腻。

  • 2、肌力[jī lì ]

    1.犹体力。

  • 3、肌栗[jī lì ]

    1.见"肌栗"。

  • 4、记里[jì lǐ ]

    1.标记里程。

  • 5、饥疠[jī lì ]

    1.谓发生灾荒与瘟疫。

  • 6、棘篱[jí lí ]

    1.用荆棘作成的篱笆。 2.犹棘围。指科举时代的试院。

  • 7、几利[jǐ lì ]

    1.近利;求利。

  • 8、既立[jì lì ]

    1.指三十岁。语本《论语.为政》:"三十而立。"

  • 9、积李[jī lǐ ]

    1.谓李树结实繁盛。

  • 10、积理[jī lǐ ]

    1.接连不断。 2.精深的道理。

饥黎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复姓。明代有黎伯滚。见《大足县志》。
  • 2、1.黎族人所织的布。
  • 3、1.黎族人的首领。
  • 4、1.即黎幕。
  • 5、1.黎民。
  • 6、犹黎民。百姓;民众:黎庶安居,必王者也。
  • 7、1.黎人习俗。
  • 8、1.黎族所生产的毯子。
  • 9、1.指酒涡。黎,通"梨"。
  • 10、1.黎民。
  • 11、1.黎民中的贤者。
  • 12、1.黑暗与光明。
  • 13、1.见"黎元"。
  • 14、1.谓众多的贤士才人。
  • 15、1.指殷代诸侯国黎国。
  • 16、百姓;民众:穷年忧黎元。
  • 17、1.用藜的老茎制成的手杖。黎,通"藜"。
  • 18、1.亦作"黎蒸"。 2.黎民,众民。
  • 19、1.见"黎烝"。
  • 20、1.黎族群众。
  • 21、1.黎人的装束打扮。
  • 22、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海南。
  • 23、1.黎民赤子。 2.黑色和赤色。
  • 24、1.黎族人所生产的一种用作卧具的杂色织品。

饥黎的相关查询

饥黎的意思解释、饥黎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