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zhé zhé  ]
  • ㄓㄜˊ ㄓㄜˊ
  • DQGS DQGS
  • 拟声词
  • AA式

磔磔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象声词。鸟鸣声。

⒉  象声词。琴声。

⒊  象声词。棋子声。

⒋  象声词。爆竹声。

⒌  象声词。骨节声。

⒍  象声词。笑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象声词。鸟鸣声。

宋 苏轼 《石锺山记》:“而山上栖鶻,闻人声亦惊起,磔磔云霄间。”
宋 陆游 《露坐》诗:“磔磔禽移树,芒芒月堕空。”
清 黄景仁 《鹊踏枝·鹧鸪》词:“只许隔花啼磔磔,啼时又惹天如墨。”

⒉  象声词。琴声。

宋 苏轼 《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》:“弹琴石室中,幽响清磔磔。”

⒊  象声词。棋子声。

宋 黄机 《传言玉女·次岳总干韵》词:“纹楸玉子,磔磔敲春昼。”

⒋  象声词。爆竹声。

宋 陈元靓 《岁时广记·元旦上·燃爆竹》:“潁滨 《除日》诗云:‘ 楚 人重岁时,爆竹鸣磔磔。’”

⒌  象声词。骨节声。

《剪灯新话·太虚司法传》:“大异 方若其长,不能自立,即愿身矮一尺。众鬼又驱至石牀上,如按麪之状,极力一捺,骨节磔磔有声,乃拥之起,果一尺矣。”

⒍  象声词。笑声。

茅盾 《虹》八:“刚一进门,就听得 谢老先生 的磔磔的笑声从那个作为客厅用的楼下厢房里出来。”
茅盾 《三人行》七:“惠 简直狂笑了。笑声是那样磔磔地令人毛骨悚然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状声词:(1)​ 形容鸟鸣声。宋·苏轼〈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〉诗:「春山磔磔鸣春禽,此间不可无我吟。」(2)​ 形容琴声。宋·苏轼〈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〉诗:「弹琴石室中,幽响清磔磔。」

磔磔(zhe zhe)同音词

  • 1、遮辙[zhē zhé ]

    1.犹拦车。

  • 2、折折[zhé zhé ]

    1.明亮貌;清晰貌。 2.弯曲貌。

  • 3、晢晢[zhé zhé ]

    1.亦作"晣晣"。 2.光亮貌。 3.明显。

  • 4、蛰蛰[zhé zhé ]

    1.众多貌。

  • 5、者者[zhě zhě ]

    1.应诺声。犹诺诺。

  • 6、褶褶[zhě zhě ]

    1.皱叠貌。

  • 7、这着[zhè zhe ]

    1.指方式﹑动作或情况。

  • 8、着着[zhe zhe ]

    1.犹言一步一步地,逐渐地。 2.犹样样。

磔磔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斩杀后把尸体暴露示众。
  • 2、1.砍杀。
  • 3、1.象声词。风吹竹声。 2.象声词。鸟鸣声。 3.象声词。难懂的语声。
  • 4、1.旧俗于正月一日杀鸡挂于门以除不祥。
  • 5、1.形容道路多石,高低不平。
  • 6、1.车裂人体。后亦指凌迟处死。 2.分割;割裂。
  • 7、1.亦作"磔攘"。 2.谓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。
  • 8、1.见"磔禳"。
  • 9、1.诛戮;屠杀。
  • 10、1.亦作"磔尸"。 2.陈尸。亦指戮尸。
  • 11、1.象声词。
  • 12、1.五代时始置的凌迟极刑。即割肉离骨,断肢体,然后割断咽喉。俗称剐刑。 2.比喻极大的痛苦。
  • 13、1.物体破裂声。
  • 14、1.象声词。鸟鸣声。 2.象声词。琴声。 3.象声词。棋子声。 4.象声词。爆竹声。 5.象声词。骨节声。 6.象声词。笑声。
  • 15、1.指凌迟处死。
  • 16、1.陡削高耸的样子。
  • 17、杔栌1.木名。
  • 18、遮挽1.拦阻挽留。
  • 19、遮罔1.侦察巡逻。罔,通"网"。
  • 20、遮卫1.犹保卫。
  • 21、遮嚣1.方言。掩饰;遮羞。
  • 22、遮行1.拦住,不让通行。
  • 23、遮羞1.用言语或行动遮掩羞耻﹑尴尬的景况。
  • 24、遮沿1.见"遮檐"。

磔磔的相关查询

磔磔的意思解释、磔磔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