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īn yǎ  ]
  • 一ㄣ 一ㄚˇ
  • KUJ KGO

喑哑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嗓子干涩,不能说话。

聋盲喑哑。

mute; silent; dumb;

⒉  怒乎呼吼。

骓兮不逝,喑哑何归!——李白《拟恨赋》
项王喑哑叱咤,千人皆废。——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
howl; roar;

引证解释

⒈  哑巴,口不能言。

《管子·入国》:“聋盲、喑哑、跛躄、偏枯、握递不耐自生者,上收而养之,疾。”
清 陈鼎 《八大山人传》:“父某,亦工书画,名噪 江 右,然喑哑不能言。”

⒉  谓沉默不语。

《新唐书·刑法志》:“吾闻语曰:‘一岁再赦,好人喑哑。’”
清 顾炎武 《二月十日有事于欑宫》诗:“頽阳不东升,节士长喑哑。”

⒊  嘶哑。

萧红 《桥·过夜》:“女孩坐在角落里面咳嗽着,那老妇人简直是喑哑了。”
草明 《延安人》:“她的喑哑的嗓音,突然给一个高大的人影所扰乱。”

⒋  喑噁。发怒喝叫。参见“喑噁”。

明 谢肇淛 《五杂俎·人部四》:“外黄 小儿,迴喑哑之威; 杨 家童 乌,与《太玄》之笔。”
清 戴名世 《范增论》:“当此之时, 项籍 叱咤喑哑之资、拔山盖世之气,所当者破,所击者服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于去恶》:“又其生平喑哑如霹靂声,矛马所至,无不大快,出人意表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哑巴,口不能言。

《管子·入国》:「聋盲、喑哑、跛躄、偏枯、握递、不耐自生者,上收而养之疾。」

⒉  缄默不语。

《新唐书·卷五六·刑法志》:「吾闻语曰:『一岁再赦,好人喑哑。』」

喑哑(yin ya)同音词

  • 1、姻亚[yīn yà ]

    1.亦作"姻娅"。亦作"婣娅"。 2.有婚姻关系的亲戚。

  • 2、姻娅[yīn yà ]

    泛指姻亲:与子姻娅间,既亲亦有故。

  • 3、印押[yìn yā ]

    1.指印章和押字。

  • 4、喑痖[yīn yǎ ]

    1.见"喑哑"。

  • 5、禋雅[yīn yǎ ]

    1.南朝梁雅乐歌名。

  • 6、阴崖[yīn yá ]

    1.背阳的山崖。

  • 7、阴哑[yīn yǎ ]

    1.指声音阴沉低哑。

  • 8、胤雅[yìn yǎ ]

    1.乐章名。南朝梁《三朝雅乐》之一,沈约为之作歌辞,皇太子出入时奏之。

  • 9、垠崖[yín yá ]

    1.犹悬崖。 2.边际。

  • 10、寅雅[yín yǎ ]

    1.古乐曲名。

喑哑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。 2.喻指蕴藏的才识。
  • 2、1.哑巴。
  • 3、1.默坐。
  • 4、1.见"哑巴"。
  • 5、1.方言。指恶性疟疾。
  • 6、1.银中搀假,敲击时发声低沉沙哑。故用以指假银元。
  • 7、1.亦作"哑步"。 2.蒙古族语。走。
  • 8、1.见"哑不"。
  • 9、1.禅宗倡静虑﹑顿悟,常以动作示意,使人领会禅理。故以"哑禅"喻糊涂难明。
  • 10、1.即寒蜩。蝉的一种。一说指雌蝉。
  • 11、1.冷场。谓出现无人发言的局面。 2.戏剧舞台上,因剧情需要而出现暂停音乐或说白的场面。
  • 12、1.笑貌。
  • 13、1.火药引爆后不爆炸或炮弹、子弹等打不响。2.比喻该说话时不说话。如:那么爱说话的人,今天怎么哑火了。
  • 14、1.隐晦的话。2.比喻难以猜透的问题。
  • 15、1.闭口无声。
  • 16、1.寂静;安静。
  • 17、1.俗谓哑巴酒。喝酒而不行令猜拳。
  • 18、演员自始至终不用台词而以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。
  • 19、1.沉默不语;无话可说。
  • 20、1.无伴奏歌唱的舞蹈。
  • 21、1.体操器械。用木头或铁制成,两头呈球形,中间较细,以便手握,因其形似铃而无声,故名。
  • 22、隐语,话里藏着其他意思,可依据字面提示去猜破:我这遗书中暗藏哑谜,你可紧紧收藏。比喻难以理解或猜测的事:老夫人转关儿没定夺,哑谜儿怎猜破?
  • 23、1.沉默;静默。
  • 24、1.象声词。摇橹声。

喑哑的相关查询

喑哑的意思解释、喑哑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