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ào luó  ]
  • ㄅㄠˋ ㄌㄨㄛˊ
  • RQN QLQ

抱锣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宋代一种以大铜锣伴身的乐舞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宋 代一种以大铜锣伴身的乐舞。

宋 孟元老 《东京梦华录·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》:“烟火大起,有假面披髮,口吐狼牙烟火,如鬼神状者上场,着青帖金花短后之衣,帖金皂袴,跣足,携大铜锣,随身步舞而进退,谓之‘抱锣’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宋元百戏中,戴面具,扮演吐烟火,带铜锣起舞,引人发笑的滑稽脚色。

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卷七·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》:「烟火大起,有假面披发,口吐狼牙烟火,如鬼神状者上场。著青帖金花短后之衣,帖金皂裤,跣足,携大铜锣随身,步舞而进退,谓之『抱锣』。」

抱锣(bao luo)同音词

  • 1、宝络[bǎo luò ]

    1.即璎珞。用珠玉串成的颈饰。

  • 2、包罗[bāo luó ]

    包括(指大范围):民间艺术~甚广,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完的。

  • 3、包络[bāo luò ]

    平面曲线族中每一条曲线都和不在这族曲线中的一条曲线c相切,并且曲线c上任何一点都是它和曲线族中某一条曲线相切的切点,曲线c称为这个曲线族的包络。

  • 4、苞罗[bāo luó ]

    1.同"包罗"。 2.包括。苞,通"包"。

  • 5、胞络[bāo luò ]

    1.胞衣。

  • 6、报罗[bào luó ]

    1.旧称考取进士后暴卒者。事涉迷信,说法不一。

  • 7、鲍螺[bào luó ]

    1.鳆鱼的别名。即石决明。 2.见"鲍酪"。

  • 8、暴落[bào luò ]

    1.急剧下降。

  • 9、薄落[báo luò ]

    1.犹落魄。潦倒失意。古代戏曲中常用以形容科场失败后颓丧不得志的样子。 2.藩篱。

  • 10、蚫螺[bào luó ]

    1.一种海生软体动物。有贝壳﹐似蛤。肉可食﹐为珍味。亦名鲍鱼﹑鳆鱼﹑石决明。

抱锣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 敲锣用的有撞头的杆。
  • 2、1.锣和鼓。泛指打击乐器。 2.指这类打击乐器发出的响声。
  • 3、1.亦作"?锅"。 2.军中用具。锅﹑锣两用﹕白天烧饭﹐晩间报更。
  • 4、“锣鼓经”的简称。戏曲打击乐的谱式。戏曲演出组合运用各种打击乐器(鼓、锣、钹、板等),配合唱念、表演、舞蹈、武打等,以增强演唱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准确性。不同音响节奏、组合结构,形成不同套数,如京剧的[急急风]、[四击头]等。现行记谱方法一般用代字表示各种乐器的音响,如“大”表示鼓,“仓”表示大锣等。
  • 5、鼓经1.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。记谱时一般用某些代表字表示各种乐器的音响﹐如"大"表示鼓﹐"仓"表示大锣﹐"台"表示小锣﹐"七"表示钹﹐"扎"表示板﹐"乙"是休止符等。
  • 6、鼓点儿1.指锣鼓等打击乐器敲击的声响和节奏。
  • 7、鼓喧天喧:声音大。锣鼓震天响。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。后多形容喜庆、欢乐的景象。
  • 8、齐鼓不齐比喻人到不齐或条件不具备。
  • 9、茖葱1.一种野葱。百合科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又称山葱。
  • 10、洛女1.指洛水女神。
  • 11、洛派1.宋儒程颢程颐兄弟是洛阳人,后人便称其学派为洛派。
  • 12、洛浦1.洛水之滨。 2.借指洛神。
  • 13、洛桥1.指洛阳市天津桥。桥在洛水上,故亦称"洛桥"。
  • 14、洛汭1.河南省洛水入黄河处。 2.指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。
  • 15、洛桑瑞士著名游览和疗养城市。人口126万(1982年)。有纺织、乐器、陶瓷等工业,葡萄酒酿造业甚盛。面山濒湖,气候宜人,风景优美。许多国际会议常在此举行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设此。
  • 16、洛社1.宋欧阳修梅尧臣等在洛阳时组织的诗社。 2.即洛阳耆英会。 3.洛阳社的简称。
  • 17、裸葬1.裸体而葬。谓不用衣衾棺椁。
  • 18、裸逐1.相传商纣王穷奢极欲,"以酒为池,县肉为林",使男女赤身裸体,追逐其间。事见《史记.殷本纪》。
  • 19、躶躬1.犹言赤身露体。
  • 20、躶身1.犹言赤身露体。
  • 21、躶袒1.谓裸露身体。
  • 22、躶軆1.见"裸体"。
  • 23、躶形1.犹言赤身露体。
  • 24、躶葬1.谓赤身埋葬。

抱锣的相关查询

抱锣的意思解释、抱锣的拼音怎么读?